折磨家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疾病,在患者的就醫(yī)過程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每次發(fā)作的時候,家屬都會束手無策,在一些臨床檢查中,我也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去精神科咨詢,原來,我是一個非常愛笑的人,經(jīng)常有朋友向我請教各種教育孩子的問題,可是,有些家長非常難溝通,當聽到我說的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有時會很生氣,有時候會著急,他們認為,這個孩子以前挺乖的,怎么突然就變成這樣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承認,在這些家庭中,這個類型的父母并不少見,有些父母對孩子從小就很嚴格要求,甚至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會一味地批評,這樣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我記得,有一個父親對女兒的要求非常高,就是說,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經(jīng)常是當著孩子的面,甚至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這個“好”形象也是非常明顯的。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可以聽到這樣的話,說孩子不聽話,全是壞習慣,好孩子都是夸獎,壞習慣也是包辦,孩子也是家長的影子。而“壞”印象,并不是孩子犯了多么嚴重的錯誤,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例如,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很想要一個玩具,可是我們沒有買,于是,孩子就會覺得生氣,認為家長不懂自己。其實,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說“好”的,而不是說“你真不想買”或者“你很笨”這樣的話。
而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并耐心向孩子解釋這個玩具是什么,他為什么想要買。如果他不懂這個玩具,不要告訴他家里的其他人,而是告訴孩子,家里已經(jīng)有了類似的玩具了,我們就可以去玩了。這樣的話,孩子就會知道,其實玩具是可以買的。
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定地拒絕
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不要用“大哭大鬧”這樣的詞語。家長可以將孩子抱起來,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說:“寶寶,你要哭好嗎?我們一起來就好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知道,哭鬧是沒用的,他就不會采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3.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直接告訴他不要玩了,然后會自己找另外一個玩具,轉(zhuǎn)移注意力
孩子之所以會用哭鬧的方式要挾家長,就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這樣的行為習慣。當他們需要安撫哭泣的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做到及時制止他們,并且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或者是如何改正。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用哭鬧來達到目的的嚴重性。
各位寶媽寶爸們,你們家孩子有沒有這種情況呢?當孩子哭鬧時,您又是怎么處理的呢?不妨在評論區(qū)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育兒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