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焦慮癥怎么辦?
首先我得看一下美國的一個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家讓一群小朋友把他們分成兩組:一組是有焦慮癥的人,另一組是沒有焦慮癥的人。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中一組10歲左右的孩子被告知他們的焦慮在擔心什么,他們最多只能在生病的時候待在媽媽家,然后躺在床上,在睡著的時候打鼾。這類孩子普遍焦慮,他們害怕自己睡不好,也容易哭鬧,他們把自己的身體蜷縮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不愿和外界接觸,自己封閉起來,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調整呼吸。
這樣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有些孩子在初高中的時候因為壓力大,情緒失控,哭鬧,甚至還會摔東西,結果父母越教育他們,他們越會哭。
其實,孩子有很多的焦慮的原因是他們內心不安的反應,而父母的過度焦慮,則是他們對于安全感的渴求。
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他們的內心就構建了一個重要的安全基地。他們會把這種安全感放在與父母分離的時刻,就會讓他們充滿不安。
于是,他們就會想,在這個時刻,我該如何去應對父母,如何去克服內心的恐懼,如何去創(chuàng)造安全感,這是父母需要去關注的地方。
可是,這樣的事情總是重復著發(fā)生,不知不覺,這樣的焦慮也就影響到了孩子,他們渴望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希望能夠有一個穩(wěn)定的、充滿愛的環(huán)境。
父母要學會用愛去陪伴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
當孩子處于安全的環(huán)境中時,他們就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也會展現(xiàn)出更多的熱情,更愿意信任他人。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正確的陪伴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孩子就會在父母的愛中逐漸走向成熟,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成長,正確的給予引導,而不是控制孩子。
這里的引導,是讓孩子回歸理性思維,完善自我的關鍵。
首先,在思想上,父母要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孩子能感受到“我在爸媽的心中,是重要的,值得擁有愛的”,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他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其次,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孩子從小就要接受各種各樣的文化知識教育,很有可能,就會改變他的一生。
但父母們往往只看到孩子的成長,忽視了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就像卡爾森在《卡爾森的木板》中說,“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造力,對從事什么事情有興趣,并且,擅長感興趣的地方就是他的興趣所在?!?/p>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不代表對孩子過度的保護和縱容。
還記得去年熱播劇《小歡喜》中的英子的媽媽宋倩嗎?她總是認為自己的愛就是為了孩子好,只要學習好就能出人頭地。卻不知道,過度的保護和縱容,只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甚至小小的年紀,就會讓孩子的性格大變。
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孩子,與孩子做朋友,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才能更好的與孩子溝通。
尊重孩子的心理,有助于孩子更加積極樂觀地看待人生。
因為家長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了解孩子,并且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們所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這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在給予孩子私人空間的同時,也要適當?shù)匾龑Ш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發(fā)展自己。
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去隨意地打斷孩子的話語,比如孩子們之間的玩笑,可以讓他們將話說完,也能夠讓孩子們得到父母的尊重。
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孩子遠比你想象的堅強,我們不一定要孩子們在公共場合耍脾氣,讓他們覺得很有面子,自己是有理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