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孩子不聽話就去幼兒園,就去幼兒園就不好好吃飯,吃多了又會挨餓,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學不到好的行為習慣,還會遇到一點小情緒就用殺手锏去威脅家長。
孩子因為沒有玩夠,就會引起身體不適,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就會在孩子上學前一天,恐嚇孩子去幼兒園,說孩子還沒有睡醒,說孩子會被老師訓,所以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好可憐,再看看自己的父母,
這些時候孩子可能在學校里面真的會恐懼,因為他無法分清父母在學校里面的老師,因為他自己沒有辦法好好上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恐嚇的行為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很大,對身體傷害也很大,所以不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學之前的這幾年,經(jīng)常性的恐嚇孩子,孩子會害怕的,家長會很痛苦,因為他會認為孩子離開自己之后會很難受,家長會覺得孩子不好管,會哭得更厲害,這種想法會讓孩子的精神也會崩潰。
4. 恐嚇會讓孩子懼怕,讓孩子心理受傷害
有的時候嚇唬孩子,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媽真的會不要自己,因為在父母心里一定是安全的,因為自己才是最棒的。
也就是說,父母的恐嚇讓孩子懼怕了,但是沒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錯誤的,所以才有了孩子膽小懦弱的事件。
最后,孩子懼怕了,不愿意去上學。
當孩子因為畏懼父母離開自己的時候,害怕了,所以就不敢去上學。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學校里面有很多的恐懼是發(fā)生在父母離開之后的,也有父母沒有辦法逼迫孩子去上學的時候。
這里面就是父母不愿意去面對自己孩子恐懼的原因,因為這里面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問題。
父母覺得孩子去上學是孩子的事情,所以他們不敢去面對自己的責任,所以父母覺得孩子去上學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不知道自己的責任。
父母覺得自己因為沒辦法應對自己的孩子,所以會把責任都推給了學校。
第二個方面,孩子覺得父母無法面對自己。
我們知道,父母的責任是保護孩子,但是如果父母把孩子推給學校,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如果父母把責任推給學校,那么孩子就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有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方法過于激進,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想通過控制自己來讓自己學習,進而讓自己更優(yōu)秀,從而導致孩子厭學,所以父母要考慮這種情況。
第三個方面,父母期望太高。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
如果孩子自己已經(jīng)努力過了,成績還沒達到父母的預期,父母再施加壓力,可能會使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挫敗感和恐懼感,使得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
第四個方面,父母逼迫得太緊。
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無法對自己行為負責,對父母有著極強的依賴感,因此,他們沒有時間觀念,導致孩子厭學。
四是孩子學習負擔過重。
有的父母過分看重孩子的成績,很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使得孩子壓力過大,進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
五是孩子性格的原因。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父母關系緊張,經(jīng)常吵架,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對學習產(chǎn)生恐懼。
有的父母因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夫妻吵架,孩子生病,父母經(jīng)常鬧離婚,孩子擔心自己一個人被人拋棄,害怕孤單,產(chǎn)生厭學情緒。
當孩子厭學時,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呢?
第一、不要盲目攀比。
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找準孩子的個性特點,在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對于剛進小學的孩子,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開始系統(tǒng)的學習小學知識,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不要總是用家長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孩子,不要總是用家長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才會有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
第二、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是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期,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讓孩子因為一時的大意而導致成績下滑,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好學習計劃,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校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