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上癮,不給玩兒就哭就鬧,實際上這是大人的癮,不是癮
孩子玩手機上癮,不給玩兒就哭就鬧,實際上這是大人的癮,不是孩子的癮!??!
我的一個侄子,今年四歲,過年的時候我們一起去親戚家拜年,吃飯的時候要把手機給他拿著玩,奶奶在旁邊喂。
我侄子的媽媽讓好好吃飯,吃完飯再玩兒,此話剛一出,手機還沒從侄子手里拿下來呢,我那侄子仰天長哭,嘴巴張的比奶奶喂飯的時候大多了,他媽媽看到這情景也就不吭聲了,隨他去了,我本以為這就結(jié)束了,可他停止哭聲那一刻,突然蹦出來一句,“媽媽大傻逼”。
我筷子上夾著菜正往嘴里送,震驚的我筷子上的菜掉在了我潔白的毛衣上,手忙腳亂的趕緊擦身上的污漬,順便分神看他媽媽什么反應(yīng),他媽媽倒是很淡定的吃飯,倒是他奶奶發(fā)出刺耳的笑聲說:“不準說臟話。”
嘴里說著不準說臟話,表情卻是愉悅的。再看我那侄子,眼睛壓根沒有離開過手機,對奶奶的反應(yīng)沒有任何反應(yīng),更沒有抬眼看一眼媽媽。
我作為一個新手媽媽,狠狠帶入了自己,如果我兒子將來也這樣。媽呀,我不敢想。
飯后我留心觀察了他們一家,我侄子的爸爸吃完飯就開始打游戲,他媽媽抱著手機刷短視頻,奶奶抱著他陪他看短視頻。
我過去坐到他奶奶旁邊去逗他,問他在看什么好玩的,我那侄子瞥了我一眼,繼續(xù)低頭看手機,我便問他奶奶,他在家玩手機多不多,他奶奶貌似很氣憤的說,“早上起來一睜眼就要手機,不給就哭,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不頂用,一天到黑要手機,遲早把眼睛看成瞎子。”
我又問,我哥我嫂子也管不住嗎?
他奶奶說:“兩個人下了班回來吃了就躺沙發(fā)上看手機,就么人管娃,還不都是我管哩,誰給我開工資哩。”說著看了一眼孩子他媽,笑著又道:“兩個人上了一天班也累,回來也想放松放松,能理解能理解。”
回到家以后,我開始搜孩子有手機癮怎么辦?
我怕我兒子將來也這樣,搜索出來的結(jié)果讓我醍醐灌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你干什么他便學著干什么。言傳身教勝過一切說教,大部分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優(yōu)秀,而是一些家長們的精進無形中影響著孩子,讓孩子情不自禁去模仿家人。
如若家長每天下了班就開始刷手機,孩子必然會看樣學樣。
孩子對這個世界認知三觀的建立,都直接來源于自己的家人,家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照單全收,所以只有好的言傳身教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管孩子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