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仙”的原意是指謫居世間的仙人,人們常用以稱譽(yù)才學(xué)優(yōu)異的人。在中國古代,被稱為“謫仙”不止是一個人。
說起被稱為“謫仙”的人,首先要說的是唐朝大詩人李白,李白就被人們稱為“謫仙”。唐朝的孟棨在《本事詩·高逸》中說:“李太白(李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fù)請所為文。(李白)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意思是說,李白剛從四川到京城的時候,住在旅店里,大詩人賀知章聽說了,就去見李白,一見到氣度非凡的李白,賀知章大為贊嘆,就請求看一看李白的詩文,李白拿出了自己寫的《蜀道難》一詩給賀知章看,賀知章沒有看完就贊嘆了好幾次,稱李白是“謫仙”。由此可見,李白的“謫仙”這個美稱是賀知章送給他的。
唐朝的韓愈在《石鼓歌》里說:“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這里的“少陵”指的是大詩人杜甫,這里的“謫仙”指的是唐朝大詩人李白。
宋朝的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李太白》中寫道:“故李謫仙《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边@里的“李謫仙”指的也是唐朝大詩人李白。
李白在《對酒憶賀監(jiān)(賀知章)》詩序中寫道:“太子賓客賀監(jiān)(賀知章),于長安紫極宮,一見呼余為謫仙人?!笔且允廊私苑Q呼李白為“謫仙”。李白一生最在意的就是這個“謫仙”的稱號,待他后來山窮水盡、閱盡人間凄涼、浪跡越中之時,深感往事不堪回首,他曾親往賀知章的墓前憑吊,這也許是對賀知章半生情感的一種總結(jié)和回報。站在鐵桿粉絲賀知章的墓前,李白無限感慨。
其實(shí),“謫仙”這個稱呼并不是始于李白的。
在《南史·杜京產(chǎn)傳》中記載,南朝的時候,浙江的會稽山有一個姓蔡的人,不知其名,他隱居山中,養(yǎng)了許多老鼠,平時,這位姓蔡的對這些老鼠呼來即來,遣去即去,而且,他言語狂易,時人稱之“謫仙”。
西漢的東方朔也稱為“謫仙”。李白曾在詩中寫道:“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號謫仙。”李白稱呼東方朔為“謫仙”。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稱為“謫仙”。宋朝的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寫道:“子瞻(蘇東坡)文章議論,獨(dú)出當(dāng)世。風(fēng)格高邁,真謫仙人也。史季溫亦曰:山谷(黃庭堅)常呼李白及東坡為兩謫仙?!碧K東坡因為文采風(fēng)流被稱為“謫仙”,黃庭堅將李白和蘇東坡合稱為“兩謫仙”,而且,黃庭堅還寫了“喚取謫仙蘇二來”的詩句。
南宋的李璧也被稱為“謫仙”。李璧少年聰穎,日誦萬余言,詞句精練,文采飛揚(yáng),宰相周必大見了李璧的詩文,大為驚異,驚呼道:“(李璧)謫仙李白之才也?!奔凑贋槊貢≌?。宋寧宗初期,李璧升遷著作郎,權(quán)禮部侍郎兼直學(xué)士院。開禧初年,李璧奉旨出使金國,大義凜然,慷慨陳辭,不辱民族氣節(jié),令金人嘆服。次年,彈劾奸臣秦檜,討伐金國奏章被皇上獲準(zhǔn),進(jìn)階權(quán)禮部尚書,后任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李璧一生著述近千卷,如《雁湖集》《中興奏議》《清塵錄》等。他還為大詩人王安石作箋疏,有《王荊公詩注》50卷。
清朝才女吳彩鸞也被稱為“謫仙”。清朝的俞樾在他的《茶香室續(xù)鈔·吳彩鸞所寫之書》中寫道:“吳彩鸞,世傳謫仙也?!保ㄍ鯀擒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