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明白其中內(nèi)涵,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三國演義》中,劉備和諸葛亮的情誼一直以來都被傳頌。三顧茅廬的故事也充分體現(xiàn)了劉備禮賢下士。而劉備三次去,三次都有收獲,都有感悟,這也可能是諸葛亮對他的考驗。
第一次去,先看見一批農(nóng)民在一邊種地一邊唱歌,劉備就走過去問他們,這個歌是誰創(chuàng)作的,誰教你們的?他們回答:孔明先生,劉備很高興:那么孔明先生住在哪里呢?農(nóng)民說就住在那個山后面。然后興致沖沖地去了以后發(fā)現(xiàn)一個小孩子像是個門童。劉備說我來拜見先生,煩勞引薦。門童回答:先生早上出去了,那先生到哪兒去了?不知道,行蹤不定。那先生什么時候回來呢?不知道,來去不定。碰了釘子,碰了釘子以后只好很惆悵地看了看風景,然后碰見了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當時劉備大喜過望,對面來一位先生,氣度不凡,恍若神人。就像賈寶玉見了林黛玉一樣,賈寶玉見了林黛玉第一句話,哎呀,天上掉下來一個神仙似的妹妹,當時劉備看了對面走過來一個神仙似的哥哥,一度劉備就把他當成了諸葛亮,可是后來崔州平不好意思地擺擺手說:我可不是諸葛亮,我只是個村夫。然后又向劉備介紹了諸葛亮平時的興趣愛好,兩人也是相談甚歡。
到了第二次回來了以后,先是見到他的兩個朋友,一個是石韜石廣元,白面長須,第二個朋友孟見孟公威,清奇古貌,坐在酒店里面唱歌,劉備就去和他們交談。談完以后再到莊上去,見到一個少年抱膝擁爐而歌,劉備覺得此人奇,于是又上去行禮,一問,此人竟是諸葛亮的弟弟。然后再出來一老頭,也是風度翩翩,世外高人的那個感覺,一問是他岳父。這么折騰了兩回以后,雖然沒有見到臥龍先生的面,可是劉備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想一想,諸葛亮身邊的人都是這么的氣度非凡,與眾不同,劉備是越來越敬佩諸葛亮了。
到了第三次,劉備再去的時候,首先是擇吉齋戒,沐浴更衣,態(tài)度就變了,很端正。然后走到臥龍崗的時候,下馬步行,再走到草堂跟前,拱立階下。說先生在午睡,不要打擾,不要打擾,劉備就放下自己皇叔的架子在這兒等,一等再等。那么劉備見到了諸葛亮看門的小孩子怎么說的呢?他怕諸葛亮不見他,刻意抬高自己的身價,他說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把他所有頭銜都報了出來,那小孩怎么說呢,我記不住那么多。劉備也是有些無奈:那你只說劉備前來拜訪好了。
最后劉備也是各種戲碼同時上演,瞬間化身奧斯卡影帝。把諸葛亮感動得稀里嘩啦,忽悠得暈頭轉(zhuǎn)向,最后答應出山輔佐劉備成就霸業(yè)。那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明白其中內(nèi)涵,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首先,面對人才,你要放下架子,心平氣和的去交談。其次,不要看不起任何身份的人,人家農(nóng)民都一邊勞作一邊唱歌,悠閑自在,試問世間有幾人能做到這樣呢?最后,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了,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臉皮也要厚,這樣就不怕四處碰壁和出丑,也才會經(jīng)受得住更多磨礪。如可明白其中內(nèi)涵,讓你少走許多彎路!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