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長都知道,孩子在學校里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關鍵時刻,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和成績的關系非常大,如果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聽課認真,那對于他整體成績的提高非常有幫助。如果孩子在課堂上長期聽課的效率低下,無論課后刷多少練習,也難以提高學習成績,所以說課堂是我們孩子學習非常關鍵的時刻。
可我們家長就會有很多困惑了,因為孩子送到學校以后,家長看不到孩子在課堂的情況。雖然有時候我們會和學校的老師詢問孩子在課堂的表現,但是老師的回答往往非常概括,比如說孩子還不錯,或者說孩子注意力有點不集中,孩子小動作比較多,和同學說話等等。實際上,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往往比這個要豐富和復雜得多。
樂樂是五年級的學生,自上學開始,總會有老師反映,他上課坐不住,精力特別旺盛,總是和同學說話,成績也不理想。家長聽到老師的反饋,就要求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聽講,并且跟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多關注孩子,對孩子進行提醒和批評,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家長一度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癥,可是向孩子的同學了解,同學又會說孩子上課的時候也不并不是總找同學說話,有時候只是發(fā)呆或者擺弄自己的文具。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沒有辦法直接看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我們知道,上課的時候,一般以老師講為主,孩子大部分時間是聽。孩子聽課效率的高低,和幾個因素有關。
第一個因素是老師的講課風格和講課內容。如果老師的講課風格適合孩子,講課的內容是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孩子又喜歡老師,那孩子聽課的效率就會更高。
第二個因素是孩子的同伴影響,如果課堂上大家都認真聽講,孩子就更容易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如果他的好朋友或者同桌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那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聽課效果。
第三個因素是孩子注意力發(fā)展情況。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容易被一些新鮮的刺激吸引,注意力保持時間也比較短,只有10多分鐘。這個階段,如果想讓孩子一節(jié)課都好好坐在那里,基本不可能;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開始會有意的控制自己,注意力時間也會延長,能達到20分鐘左右;到了初中,孩子專注的時間可以在20分鐘以上;到了高中,孩子的注意力情況基本上就跟成人差不多了。正是因為注意力發(fā)展階段的不同,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保持專注力時長的時候,也要因階段而異。
第四個因素是關于課堂聽課方法的掌握情況。如果孩子明確掌握了注意聽講的方法,以及聽講要注意哪些要點,孩子的聽課效率就更有可能獲得提升。
一項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課堂策略實踐,讓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休息三分鐘,這樣勞逸結合的聽課方法,讓這些四年級孩子的聽課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什么這么簡單的方法就會讓孩子的聽課效率更高呢?前面我們講到,孩子的注意時間是有限的,讓孩子在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時候,適當的放松休息,是符合孩子注意力發(fā)展情況的。這種間歇式休息能夠有效改善孩子的課堂走神行為,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這與很多科研結果一致。
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聽課效率,那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幫助孩子提高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呢?
答案是:可以。在這里,建議做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撕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不好,尤其是多動癥的標簽。你可能也會在和其他孩子家長溝通的時候,聽到很多家長說自己家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有多動癥。在這里我要首先告訴你,多動癥是注意力缺陷障礙癥的俗稱,它指的是一些正常發(fā)育的孩子表現出分心、好動、活動過度,或者是行為沖動的行為,往往表現為極度的不安寧,過于活躍或者沖動性非常強,有時甚至會出現傷人傷己的情況。多動癥本身會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發(fā)展,他會讓孩子產生學習困難,或者是一些品行障礙。孩子如果真的有多動癥,一般在七歲之前就會表現出來,多動癥的診斷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所以不建議我們家長上來就給孩子貼多動癥這樣的標簽,多動癥的診斷需要正規(guī)的醫(yī)院專業(yè)醫(yī)生的診斷和幫助。
為什么不能說孩子聽課效率低是因為多動癥,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呢?因為,一旦我們認定了這樣的原因,我們就會發(fā)現孩子會用這樣的標簽為自己找借口,他就會說“我就是上課注意不夠集中”,甚至自我調侃,說自己要是能注意力集中,比別的同學學的都好。這樣說并不會對他上課的情況有真實的幫助,反而會掩蓋他上課遇到的真實問題。
那我們應該怎樣歸納孩子聽課效率低的原因呢?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去和孩子溝通他遇到的問題。比如孩子上課總是跟同學說話,那我們就直接對孩子說“上課的時候和同學說話會影響聽課,你上課和同學說話嗎?”孩子如果小動作比較多,也請直接和孩子說“上課的時候如果玩文具,會錯過老師講的內容,你上課玩文具嗎?”這樣通過提問溝通具體的問題,孩子才會知道自己上課的時候,做什么事情會影響學習。
第二件事是教孩子方法。怎么樣才能認真聽課,上課的時候怎么樣才能效率高,如果沒有人專門教,那很多孩子很可能無法掌握相應的科學方法,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要求他上課認真聽講。而對方法的教授,最好是從孩子進入小學就開始。這里說三個方法,可以教給孩子。
首先,教孩子課間休息以后回到教室,怎么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能夠更好的進入到這節(jié)課的學習之中。孩子在課間會和同學玩耍,打鬧,回到教室的時候,還是處在興奮的狀態(tài),很可能安靜不下來,如果講課的老師,沒有注重講課的節(jié)奏,上來就講重要的內容,孩子可能會錯過。我們可以教孩子,在課堂開始的一兩分鐘,通過包括數呼吸的方法和讀書法,快速拉回注意力。數呼吸的方法,是在做深呼吸的同時數一數自己呼吸了多少下,一般數個十多次,就會讓孩子的注意力回到課堂上。讀書法,就是翻開書,默讀一下這節(jié)課要講的內容,簡單幾句就可以。重要的是不占用特別多的時間,用這樣的節(jié)奏,把課間的興奮,轉向課堂上的投入。
其次,可以教孩子如果走神了怎么辦。孩子很難在走神時就做出判斷,往往是事后才發(fā)現自己剛剛走神了。我們教孩子的方法,一方面近乎于心理疏導,不是不能走神,而是發(fā)現自己走神了,不用懊惱,也不要責怪自己,接著認真聽就行,就像小狗 脖子上的鏈子拽回來就行了。另一方面,教孩子張弛有道的方法,剛才我們講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要知道,上課的時候,什么時間一定要認真聽,比如老師講的新的內容要認真聽,老師講了自己不會做的內容要認真聽,但如果老師讓大家做練習,或者老師說的是一些題外話,這時候就可以讓孩子適當的放松一下自己,這樣子就不會過快消耗孩子有限的注意力。
最后,當老師講課的方式或者講課的內容孩子不愛聽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使用多感官協調的方法,就是在課堂調用手、眼、耳、嘴。上課的時候只是聽,容易跑神;聽的時候做記錄,看到老師板書,寫內容,跟著默念,多官齊下,這樣做會讓孩子上課的時候更投入,聽課的效率更高。
第三件事,是給孩子肯定和鼓勵。孩子上課的時候,同學找他說話,他可能不愿或不好意思拒絕,如果我們家長批評他,他會認為家長不理解他,這個時候,要鼓勵和肯定孩子與同學的關系好,同時說明拒絕同學的干擾是對同學負責的表現,也是自己有立場的表現,是更成熟的表現。這樣的溝通,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時,可以告訴孩子用“下課再說”這四個字來婉拒同學的干擾。另外,我們常常要求孩子上課一定要更專注,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那這個時候就變成了我們對孩子的一個要求,我們知道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會進入一個叛逆的時期,你要求他認真聽講,他會認為這個是批評,是你認為他沒有認真聽講,心里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反而是我們經常去鼓勵和肯定,能讓孩子在課堂上表現的更好。比如,給孩子說“聽老師說你最近上課表現不錯”或者說“這次考的不錯,說明聽課聽的很認真”,這個時候你的夸獎和肯定會讓孩子知道,原來他這么做是得能夠得到老師和家長肯定的,老師和家長很開心看到他這么做,那孩子就更愿意采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反饋和應對。
第四件事是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孩子專注學習的環(huán)境場。孩子如果在學校學習不能非常專心,在家學習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家長無法對學校課堂進行約束,但可以在家庭中,訓練孩子養(yǎng)成根據學習任務自覺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孩子在家里學習的時候,家人最好不要看電視,刷手機,或者發(fā)出吸引孩子的聲音,要知道,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抵抗誘惑是很難的。當孩子寫作業(yè)時,我們家長也不要過度關心,尤其是不能在孩子寫作業(yè)的過程中給孩子指導,我們看到孩子做不出作業(yè),或者寫錯了題,總是忍不住去指導,當我們的孩子投入學習的時候,我們家長又會心疼孩子,送點水果啊,端杯水啊,這樣既打斷了孩子思考的過程,也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而孩子的注意力被長期破壞,形成習慣,反映到課堂上就是上課時候的聽課效率低。孩子上課聽課效率低,家長不必過度憂慮,日常可以訓練,方法可以傳遞,家庭氛圍也可以培養(yǎng),所以,堅持在家庭教育中,幫助孩子學會科學方法,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
給大家留一個小的思考:你的孩子聽課效率高嗎,你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幫助他提高課堂上的專注力呢?歡迎分享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