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跟家里人視頻的時候,正好從小看我長大的鄰居阿姨也在。她一開始愁眉苦臉,臉上寫滿了心事,不似平常我回家見到那一般有朝氣,時時刻刻都喜笑顏開。我問了一下,竟是她15歲的小孩成績不好,馬上面臨中考她很揪心。
她的原話大致是這樣的:“小張啊,你說她要是像你這樣有自覺,我可省心得很。我跟你說哦,我罵也罵不得,打也打不得,我真是養(yǎng)了個祖宗。專門來氣我的!”還很形象地咬牙切齒,一臉猙獰。
說起鄰居家的小孩,也算是和我關(guān)系比較好的,同是女生能夠玩在一起嘛。在我的印象里,她是個有主見、有自己想法的人。我很疑惑這樣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差嗎?
后來我加了鄰居家小孩的微信,和她仔細(xì)地聊了聊,才知道原來是阿姨的方式用錯了。
前面我說到了鄰居家小孩是個有主見有想法的小孩,這并不是噱頭。她不局限于課本,偏愛課外的書籍,尤其是歷史類的書籍。我還蠻吃驚的,在她這個年紀(jì),大多愛看的都是言情小說,一個女孩子居然會喜歡看歷史類的書籍。
10幾歲的姑娘,竟然懂得比我這個成年人還多,韓信、曹操、曹丕、項羽、伏生等等我聽過的沒聽過的都知道。的確她的歷史成績是最好的,相比語文政治成績也還可以。
文史不分家,語文歷史政治本就融為貫通。小姑娘偏的是理科。
隨后我趁熱打鐵問了她,你知道你媽媽很操心你中考,你知道嗎?小姑娘撅撅嘴,滿臉不在乎:我當(dāng)然知道,她從不看我的文科方面成績,只看我理科讓我很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