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如何培養(yǎng)雞娃)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
由此看出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下面說的這三個方面,是值得父母去花心思培養(yǎng)的。
一.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我們都能看出來,那些班級里面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普遍學習能力比別的孩子高。
而缺乏閱讀的孩子,普遍學習能力弱。
閱讀不光在上學階段可以幫助孩子積累寫作素材,知識量,在人生的一整段歷程來看,閱讀是受用終生的,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閱讀是今天要說的三個習慣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習慣。
習慣培養(yǎng):
越早培養(yǎng)越好,嬰幼兒階段可以選一些布書,能吸引寶寶眼球的,帶互動小機關的,讓孩子產(chǎn)生對書本的興趣。
大一些了就可以開始親子閱讀,買能夠貼近寶寶生活的繪本,更容易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以及產(chǎn)生認同感。
隨后孩子開始自主閱讀,買一本新書回來,就像拆禮物一樣期待,自然而然閱讀的習慣就會伴隨孩子一生了。
二.運動習慣
閱讀支撐一個人的精神,運動鑄就幸福的基石。
四肢發(fā)達的孩子,大腦一定不簡單。身體的健康程度,跟一個人的精力,情緒控制,自制力等等都是成正比的,身體越健康,狀態(tài)越好的孩子,一定是越優(yōu)秀的。
美國一所學校就做過一個“零時體育計劃”的實驗,實驗內(nèi)容是讓孩子提前到學校,先運動再學習,結果,孩子比往常上課更加專注,學習效果更好。
從科學角度解釋,在人運動的時候,大腦前額葉更活躍,海馬回的腦細胞容量也會增大,而前額葉跟人的注意力相關,海馬回跟記憶力,思維敏捷度相關,所以運動后的孩子會更專注,記憶力更好,學習事半功倍。
好處還不止于此,很多壓力大的成年人,都喜歡在心事重重的時候出去慢跑,這是因為運動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是一種能讓人產(chǎn)生快樂感的情緒構成物質(zhì),所以,運動,還能讓人更加開朗和樂觀。
習慣培養(yǎng):
從孩子6到7個月開始有撐起,坐起,在地上做“小飛機”動作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了。孩子的精力是很旺盛的,不要給孩子穿過厚的衣物影響發(fā)揮。
孩子大一些以后,可以更多地參加技巧性和團隊性的游戲,比如騎車,追逐,踢球,團隊的配合能力也在這些運動中慢慢形成。
了解孩子的上限,根據(jù)自己孩子的能力增加活動的難度和力度,這樣就不會讓孩子覺得無聊或者做不到而氣餒。
不要急于指揮孩子和過早的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先有充分的嘗試,有一些困難,但是孩子自己克服后那種運動帶來的愉悅,會激勵運動循環(huán)的形成,而家長過早的插手會破壞這樣的體驗。
三.整理習慣
跟前兩點比起來看似平平無奇,其實有神奇的魔力,整理東西就是整理自己,整理物品就是整理人生。
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整理你的書包,你的衣服,你的文具,你的作業(yè),就是在整理你的時間,你的安排,你的人生,你自己的道路。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曾追蹤一組青少年數(shù)十年,發(fā)現(xiàn)童年時期較多參與家務的孩子,日后人際關系更好,心態(tài)較樂觀,成年后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yè)可能性則少了十五倍。
整理并不是簡單地做家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舒適的環(huán)境會讓人的心情更加舒暢,而每次的整理,其實都在考驗孩子的思維能力。
當孩子養(yǎng)成整理的習慣后,每次的整理都會獲得成就感,并且從小就懂得取舍,不用地扔掉,會分析利弊,知道如何選擇,更有主見。
習慣培養(yǎng):
平時屋子收拾整潔是必要的,父母需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亂丟亂放還叫孩子收拾,那可能是很困難的事情。
從孩子2歲就可以開始灌輸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的思想了,用過的玩具自己放回原位。到孩子大一些,家務也都可以參與進來,跟家長一起做家務,然后幫孩子規(guī)劃整理區(qū)域和分解收納步驟。
命好不如習慣好,幫孩子養(yǎng)成這三個好習慣,即使再平平無奇,也會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