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
青春期一般是指 12~18 歲的年齡段。生物學上,青春期指的是人體從不成熟發(fā)育到成熟的轉(zhuǎn)化時期,也就是孩子從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身心都會出現(xiàn)很大的變化,非常需要你的關注和正確引導。 接下來,我以男孩為例做下講解與分享。 男孩進入青春期后,身體會發(fā)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但是由于他對身體發(fā)育不了解,所以一些生理變化往往會讓他心生煩躁。 這時候他的心理處于「半獨立、半依賴」狀態(tài),雖然有自我意識,但是卻不能成熟地面對自我。因為他進入了一個「精神斷乳期」,他一方面試圖擺脫對成年人的依賴,努力去重新構(gòu)建自我,但卻因為身心不夠成熟,無法徹底實現(xiàn)自我的「重塑」。 伴隨著這種心理變化,男孩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心理,比如,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成人感和幼稚感的矛盾,與人交往的時候開放性和封閉性的矛盾,對性的渴求和壓制的矛盾,自制和沖動的矛盾,等等。 這種矛盾心理讓他不知所措,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人或者事,就會表現(xiàn)出逆反情緒。 那么,面對容易「叛逆」的青春期男孩,我們該怎么做呢? 一方面,在男孩進入青春期之前,先讓他對即將到來的青春期有所認識,提前作好準備。 你可以提前用多種方式讓他了解青春期,比如提前準備幾本好書,讓他通過閱讀了解相關常識;也可以閑暇時和男孩討論有關青春期的話題,這樣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男孩因為身體和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引發(fā)的惶恐、焦慮、逆反等情緒。 另外,在跟男孩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盡量做到少對青春期的男孩「千叮嚀、萬囑咐」。 某課題組曾對 1000 名中學生做過一項家庭教育問卷調(diào)查。其中一個題目是:你最不喜歡媽媽的哪種行為?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 550 名學生選擇了「嘮叨」??梢哉f,「嘮叨」很可能是引發(fā)青春期男孩叛逆的一大因素。 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強教授也曾講過一句話:「當父母有事沒事就給孩子講一大堆道理的時候,孩子遲早會把你的話當『耳旁風』?!?青春期男孩在半成熟心理的驅(qū)使下,特別不愿意聽我們嚴肅地講道理,可能我們剛要講,他就會說:「我知道!」這個時期的男孩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不想聽媽媽啰嗦,但實際上,他對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根本不是全懂,而他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是:徹底擺脫幼稚,走向成熟。 所以,我們應該找準和他溝通的時機,通過讓他明白必要的道理來擺脫幼稚。特別要注意的是,我們最好不要「就事論事」,就是不要在事情發(fā)生后立刻給他講道理,而是可以利用散步、郊游、曬太陽等比較輕松的時候,旁敲側(cè)擊地談論一下相關的話題,盡量讓男孩覺得我們是在一起討論一個現(xiàn)象,而不是在教育他。這樣,不但男孩的自我成熟感得到了保全,而且通過觀念的溝通,他還進一步擺脫了幼稚,心理需求也就得到了較好的滿足。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給男孩自由的空間。青春期的男孩,總是希望自己能擺脫父母的束縛,希望自己決定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甚至渴望自己有賺錢能力,通過經(jīng)濟獨立實現(xiàn)「絕對自由」。 男孩渴望得到自由的空間,這是很正常的想法,因為青春期原本就是男孩從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時期,而一個成熟男性的重要標志就是獨立自主。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男孩有著我們意想不到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那我們就應該讓他在相對自由的空間內(nèi)把這個能力展現(xiàn)出來。 那么,「自由的空間」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不單是一個屬于他自己的房間,也不單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更需要的是心靈的自由,希望被尊重,被理解,不被干涉。 首先一定要尊重男孩的隱私。 男孩所謂的小秘密,可能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但是對他來說,這些就是成長的印記,是屬于自己的心靈財富,所以不要打著關心他的旗號去偷看他的日記。真正的關心完全可以通過溝通獲得,不吼不叫的良好溝通會讓男孩更信任你,很多事情也就不會瞞著你,慢慢地你也敢于給男孩相對自由的成長空間。 其次,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男孩。 你要意識到,男孩不能只在安排下成長,他也渴望得到選擇權、決定權,并且極其反感被要求、被控制。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建議的語氣跟男孩溝通,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只有這樣,男孩才能感受到被尊重,才不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逆反,不會想盡辦法「逃離」你的掌控。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jié):家庭教育應實現(xiàn)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yè),家長你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