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孫焦慮癥”成了老年人的社會病(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好孫子,能不能自己看會電視,讓奶奶躺沙發(fā)上歇一會?”65歲的趙奶奶低聲下氣地給小孫子說起了好話。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tǒng)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yǎng),心理建設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tǒng)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lián)系我們。
這是兒子的二胎孩子,大前年趙奶奶剛把孫女帶大,想著這輩子算完成了任務,能好好休息到處旅游了,誰知沒過半年,兒媳婦又生了老二。
趙奶奶命苦,老伴沒到中年就去世了,自己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給他找工作娶媳婦,看他兩口親密的樣子,自己心里也暗自高興。
兒媳生了老大閨女,趙奶奶夸兒媳婦,說生女兒好,以后你兩口能享福。
因為撫養(yǎng)孫女生活的細節(jié)問題,趙奶奶還和兒媳婦有了點“小摩擦”。
孫女半歲的時候,就需要加喂輔食了,趙奶奶天天只喂大米粥,兒媳婦說孩子營養(yǎng)不夠,要往粥里加碎豬肝和牛肉粒,趙奶奶不愿意,說兒子都是這樣喂大的,到孫女這里不會喂了?說兒媳婦就知道天天拿本書,照本宣科。
這次帶孫子,趙奶奶心里非常樂意,她思想里還有重男輕女的因素在作怪,覺得孫子才是自家人。
這次因為疫情,兒媳婦特意給她交待要用公筷,趙奶奶總是忘記,兒媳婦發(fā)現她多次用自己筷子給孫子喂菜,提醒幾次也不管用,說話口氣就重了些。
趙奶奶傷心了,偷偷躲在自己屋里抹眼淚。她心里想,自己就跟一個保姆一樣,其實還不如保姆,管兒子一家吃喝,還要帶孩子,還不拿一分錢工錢,還得看兒媳婦的臉色,這日子過得真叫窩囊,關鍵是這日子啥時候才是個頭???
趙奶奶和兒子兒媳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也不一樣。孫子跌倒了,她趕緊去抱起來,兒媳婦見了又不樂意了,說人家外國的父母都是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才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趙奶奶聽了,小聲嘀咕一句,這不是在咱中國嗎?兒媳婦還是聽到了,給趙奶奶甩了個臉色。
趙奶奶覺得自己心理壓力太大,天天失眠,去看了醫(yī)生,說她是“帶孫焦慮癥”。
醫(yī)生讓趙奶奶該放手就放手,孩子孫子總會慢慢長大,自己那一套養(yǎng)兒育兒的觀念也過時了,如果長期睡眠不好,焦慮癥嚴重了會出現精神方面的問題。
趙奶奶害怕了,回去和兒子商量,說給你看不了兒子了,這不應該屬于自己的活,這樣下去身體會出問題,干脆自己出錢,找個保姆,替自己照顧孫子。
兒子也心疼媽,說夫妻兩人掙得錢足夠請保姆用了,主要是覺得趙奶奶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幫忙照顧孩子,只當是鍛煉身體了。
趙奶奶堅持每月從自己退休金里拿出兩千元給孩子,兒子找了個專職保姆,把孫子照顧得很不錯。
趙奶奶覺得解放了,可以和小姐妹一起去公園唱歌,去爬山旅游,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也愛說話了,臉上充滿了笑容,覺得整個人“精氣神”都充足起來。
中國的老年人非常辛苦,看看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老人數量就知道了,老人要懂得退出,要知道為自己活,該放手時就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