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現(xiàn)狀(親子溝通的誤區(qū))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wù)經(jīng)驗總結(jié):家庭教育應(yīng)實現(xiàn)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yè),家長你認可嗎?
一、當代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現(xiàn)狀
通過《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2018)》,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在親子溝通方面,家長表現(xiàn)有待提升。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近十成家庭親子溝通不暢。
家長通過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情感聯(lián)結(jié),孩子才愿意信任家長。其實很多孩子一開始是很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的,但是是什么導致了孩子關(guān)閉溝通的大門,拒絕與家長進行溝通呢?
二、親子間缺乏“溝通”的原因
戴爾·卡耐基:“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xiàn)交際的障礙,就是因為他們不懂的忘記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strong>
1、家長過于繁忙,沒時間與孩子溝通。想要和孩子溝通,首先要有時間溝通。很多家長因為忙于工作,就放棄了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家長的行為無疑是在告訴孩子,“你沒有我的工作重要?!焙⒆咏邮盏竭@個訊息怎么還可能愿意和家長好好溝通?
2、家長態(tài)度過于強硬,溝通方式出錯導致孩子不愿和家長溝通。很多家長習慣高高在上,習慣性地認為孩子不成熟、沒能力,更習慣了對孩子干涉、說服、逼迫,但唯獨沒有耐心地溝通。這導致很多家長的“溝通”是“權(quán)威式”:家長負責說,孩子負責聽,最后孩子負責照著做。這樣只會導致孩子關(guān)上溝通的大門,拒絕與家長溝通。
3、家長缺乏“傾聽”
葉庇克梯塔斯:“上天賦予人類一根舌頭與兩只耳朵,以便讓我們從別人那兒聽到的話可以兩倍于我們說出的話?!?/strong>溝通是相互的,是相互探討相互商量。家長缺乏“傾聽”能力,那么在溝通過程中,孩子只能感受到家長的煩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溝通”了。
馬克吐溫:“對人的了解是通過心,而不是眼睛或者智力?!?/strong>“溝通”,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消除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誤會。有效的“溝通”幫助家長構(gòu)建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而親子關(guān)系是親子教育的基礎(chǔ)。
三、加強“親子溝通”的必要性
孩子內(nèi)心世界豐富,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家長們認真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無疑能調(diào)動孩子的情緒,拉近家長與孩子的心靈距離,有助于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從而引導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
但是“親子間的溝通”無疑是父母教育孩子時會遇到的問題。親子間的溝通狀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習慣。很多孩子的心理處于不健康的狀態(tài),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能與孩子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
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一個聽和說的自由天地,不能及時地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將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親子間的溝通如此重要,那么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四、不同的成長階段,家長要有不同的溝通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Ellen Galinsky根據(jù)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于1981年提出了親子關(guān)系的六個階段。
1、想象階段parental image stage:夫妻想象自己成為父母,他們渴望成為完美的父母,但是經(jīng)歷意想不到的困難。
2、養(yǎng)育階段nurturing stage:嬰兒期、當孩子出生了,夫妻、孩子和其他人之間的關(guān)系變化了,逐步建立各自的角色
3、權(quán)威階段authority stage:2-4歲,孩子開始發(fā)展自己的獨立性,需要父母更多時間的陪伴。如果第二個孩子出生了,給家庭的壓力加大。
4、綜合階段integrative stage:從學前到兒童時期,孩子逐步更加自治,獲得社交技能,要求父母設(shè)立可實現(xiàn)的具體目標,鼓勵孩子,發(fā)展有效交流的技能,建立起自信。
5、獨立(青春)階段independent teenage stage:十幾歲,開始獨立、責任和成熟階段。父母必須在保持自己威信和責任的基礎(chǔ)上,支持和幫助孩子走向成熟。
6、分離階段departure stage:青年人離開家庭,父母要對自己過去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準備和孩子建立新的關(guān)系。
親子關(guān)系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化,在每個階段成人的自我意識在和孩子的交往過程中不斷地發(fā)展和變化。現(xiàn)代管理之父德魯克:“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么, 一個人必須知道什么時候說, 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 一個人必須知道怎么說。”或許正因為孩子的心理是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過程。為此,父母有必要了解不同時期親子關(guān)系以及孩子的不同特點,運用不同的溝通方法。
Ellen的這六個階段可以統(tǒng)分為3個時期:12歲以前的”依戀期”,12歲以后18歲以前是”青春期”,18歲以后就是孩子的“成年期”。
1、”依戀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時期,也是我們教育孩子最關(guān)鍵的時期。
這個時候孩子很弱小,他對父母、對撫養(yǎng)人都有相當?shù)囊蕾嚭鸵缿?。家長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教育為以后孩子的成長打下基礎(chǔ)。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玩,缺乏耐心,對大道理的理解能力弱,家長不妨寓教于樂,把相對于孩子來說還生澀難懂的道理,通過游戲的手段來表達。很多事情換一種表達方式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jié)果。
孩子不吃飯時,家長不必嚴厲斥責,溫和的勸導也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媽媽:寶寶不吃飯就不能長高高,就不能保護媽媽了。
對于“依戀期”的孩子來說,如果能保護相對強勢的父母,他們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難。
2、“青春期”是孩子變化最大的時期。心理和生理上的發(fā)育使家長與這個時期的孩子溝通難度加大。
生理上,孩子的身體逐漸發(fā)育完全,身體各項數(shù)值的波動,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大。而青春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覺醒的關(guān)鍵時期,孩子喜歡和家長對著干,也加大與孩子溝通的難度。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想法極端而偏激,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對父母強烈排斥。家長溝通時,可以先營造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降低孩子對父母的排斥,然后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即使孩子的想法家長不看好,家長也先別給孩子貼標簽,尊重孩子的情緒,包容孩子的情緒,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的同時尊重孩子的隱私和選擇。
3、“成年期”是指18歲以后的階段,也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主要階段。
18歲以后的孩子,有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事件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不像是“依戀期”,事事以父母的意見為準,也不像是“青春期”,事事和父母對著干?!俺赡昶凇钡牡絹?,使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難度大大降低。
與“成年期”的孩子溝通簡單而直接,但是家長要先轉(zhuǎn)換思維?!俺赡昶凇钡暮⒆与x開了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生命中不同的風景。而這時候的親子關(guān)系更像是朋友,父母不能過度干預孩子的生活。這時是親子溝通家長主要是給出自己的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然后目送孩子繼續(xù)前行。
龍應(yīng)臺的《目送》里寫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strong>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只要你需要,我永遠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