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
早期的心理咨詢、心理指導、家庭教育,以及音樂放松、畫畫、音樂放松、舞蹈放松、傾訴、傾訴、心理互動等,對心理健康進行個體化的輔導,讓青少年能夠從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積極面對。
在心理咨詢中,小安能明確自己的存在感,“我是誰”、“我能做什么”、“我對他人是否有興趣”、“我能做些什么”等,都是以內(nèi)部評價系統(tǒng)為主的主觀認知框架。
接下來,小安要做的事情是“幫助他人”,也就是讓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把他人的情緒與自己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逐步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認知。
小安的媽媽,是一名教師。她認為,教育孩子,首先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最好的教育,不是強迫孩子做他人眼中的好學生,而是幫助他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這個時期的孩子,一方面有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又想有成人的行為規(guī)范;另一方面還必須依靠父母的支持和幫助,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與父母發(fā)生沖突的高峰期是在小學階段。
這個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也是性格定型的重要時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
心理學家斯朗認為,孩子的性格發(fā)展是從出生開始逐漸形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是人格的雛形。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榜樣來展現(xiàn),父母是什么樣,孩子就是什么樣。
因此,想要讓孩子有正確的三觀,父母首先要做到“三觀”。
一、三觀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三觀逐漸完善,這種性格會逐漸形成。
也就是說,在孩子的三觀形成的過程中,父母的三觀影響非常關鍵。
所以,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父母一定要先要先擁有正確的三觀。
二、四觀
1.有利于身心健康
在社會上,人的一生中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人的一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待遇,而這對于孩子的三觀的形成也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有一個有正確三觀的父母,那么他就會在成長過程中懂得如何去維持自己的三觀,如何去處理和面對周圍人的意見,如何去尊重別人,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如何去善待自己的身體。
這對于孩子將來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也會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以及在今后的人生中的性格養(yǎng)成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2.擁有更多的發(fā)展
孩子的三觀是否健全,與他的三觀養(yǎng)成有很大的關系。一個善良正直的孩子在長大之后,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當孩子從小就形成正確的三觀時,就能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順利的發(fā)展。
很多孩子從小就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除了長大之后也會導致他沒有涵養(yǎng),而且有的孩子比較調(diào)皮的性格,當他長大之后,自然而然也不會有一顆正確的三觀。
因為在他小的時候,他的三觀其實都比較簡單,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的三觀的養(yǎng)成,那么他就會有很大的可能會變得非常的不受歡迎。雖然說孩子只是讀的一個單字,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要經(jīng)常留意,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三觀的交流。
不要太過于強勢的去和孩子說話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自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應該有他們的一套標準,可是孩子的想法畢竟是孩子,當他們不能夠完整的表達出來的時候,這時候父母就會變得特別的不耐煩。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父母不能夠理解孩子,又怎么能夠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三觀呢?
所以作為父母,在給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他們的需要,這樣才能和孩子產(chǎn)生共鳴。
要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相信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去滿足孩子的需求,畢竟這個時候孩子的記憶力也是很不錯的。
當孩子有了很好的想法后,父母也要積極的進行引導,因為只有孩子的記憶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才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這個時候的孩子的心就會變得非常的脆弱,特別的敏感。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父母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有很多的想法都是不成熟的,但是他們并不想讓父母去當成自己的負擔,所以當孩子犯了錯之后父母就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1、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保持著一種公平的態(tài)度
如果父母總是和孩子保持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那么孩子就不會有自己的意識,只會去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而不是要去承認錯誤,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在父母這里是沒有存在的感的。
2、孩子也會給父母帶來很多的壓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的時候就會覺得孩子應該永遠都是自己的,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和孩子站在一個水平線上,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產(chǎn)生一種信任,而且孩子也會相信父母的話,如果孩子有任何的小毛病,也不會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上,那么在父母的心中孩子就會變得更加不聽話,
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平等的環(huán)境,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不要在別人面前責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對父母越來越反感,對父母也越來越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