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叛逆期真的很可怕,大家覺得我說得對嗎?孩子的這種叛逆期,有時候真的讓人受不了。孩子們也真的很聽話嗎?今天就來分享這兩個時期,孩子的叛逆期有什么特征?
@楚天都市報
我是一個四歲女兒的媽媽,我們總是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共同成長。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和女兒的相處方式,我認為以下幾個方法會對你有所幫助。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的行為,不要急于去改變他
不要急于去改變他,這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你只有改變了他,才會有改變的可能。
首先,我們要肯定他的叛逆行為,然后做出一些回應。
舉個例子,媽媽讓兒子幫忙拿東西,孩子不愿意了,并且表示自己不會拿,媽媽與其打他,不如給他拿。
你可以這樣說:“寶寶,媽媽看見你拿了一個小積木,好像是因為你還沒有搶過來,這件事情有點難,但是你還是想擁有,你覺得怎么做比較好呢?”
接著,你可以通過啟發(fā)式提問,幫孩子理清思路,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出現(xiàn)了錯誤。
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喜歡玩這個玩具,但是我們之前說好了,你說話要算數(shù),最后你就拿走了積木,你覺得怎么樣呢?”
孩子:“我覺得這個玩具沒什么特別好玩,我覺得很好玩?!?/p>
你接著說:“我覺得我們家最近的新玩具,你和我一起玩的很好,但是媽媽有一個要求,你記得這個積木可以借我玩一會,可是你覺得這樣是不是很不好呢?”
孩子:“我覺得爸爸媽媽還是希望我每次可以借我玩一會,這樣我就不會那么委屈了?!?/p>
你看,這樣的表達是不是很自然、很溫暖呢?這時候,其實孩子是在很清楚地思考你說的話,并且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思考你的建議是不是合理的。這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重視,從而對你心生好感,你再和他探討商量,他就會很樂意去傾聽和采納你的建議。
02
在很多時候,親子溝通的方式有問題。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你在一旁忙著手里的手機,孩子過來跟你說:“媽媽,我想看電視。”這時候你會怎么回答?
A答:“寶貝,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想看電視,我也很想看電視,可是我眼睛一分鐘都不想看,你是不是也要先把作業(yè)做好,再看電視?”
B答:“你是不是能想到,馬上把作業(yè)做完,然后,我們再看電視呢?”
A答:“是的,媽媽,我想先看會兒電視?!?/p>
B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你覺得你能做什么呢?”
A答:“我想先做完作業(yè),再看會兒電視。”
B問:“你希望每天晚飯后先刷牙呢?還是先洗臉呢?”
A答:“不希望每天早上做,因為萬一作業(yè)太多,我還得不到時間消化,我就會很焦慮。”
C答:“我的焦慮是因為看電視太多了?!?/p>
你看,如果我們前面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下來的敘述就輕松些。
在描述中,我們就能很清晰地看到焦慮對于孩子來說是多么負面的情緒,從而影響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要聚焦于孩子的焦慮,破除我們的“認知偏差”,讓孩子擁有正向思維,并通過積極思維方式來改變自己的行為。
三、如何破除“認知偏差”?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的孩子,永遠都是我們的孩子。”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但對于我們來說,接受孩子不完美,是我們做父母的底線。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是喜歡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自己說了算,自己做決定,然后把孩子的決定權(quán)交給孩子。
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失去了選擇的權(quán)利,也不想聽到父母的安排,不想受到任何限制。
很多時候,我們干涉孩子,其實只是為了讓孩子在自由空間里成長。
允許孩子不完美,但不能要求孩子完美。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玫瑰花是玫瑰中的玫瑰,蓮花是蓮花的水?!?/p>
我們對孩子的影響,不就是在孩子身上的嗎?
所以作為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過多的安排,而是適當?shù)姆攀?支持孩子的選擇。
懂得放手,是一種優(yōu)秀的愛,更是一種優(yōu)秀的智慧。
03
放手讓孩子成長,多給孩子信任,尊重孩子
父母怕孩子走彎路,想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不想讓孩子替孩子決定。
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想法,這是成長。
父母想要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可以順著自己的路往下走,也可以順著自己的路往下走,父母害怕孩子會走錯路,想幫孩子,想幫孩子把握住,但是,父母的眼光決定了孩子的人生,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自立,但是,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