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兒童發(fā)育到成人的重要轉折時期,此時的心理健康對于培養(yǎng)獨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樹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標都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發(fā)社會關注,一些青少年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學業(yè),個別甚至發(fā)展成精神疾病。
人本心理心理咨詢師認為學生最常見的思想壓力來源于他們對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比較,不能接受自己的現狀,過分注重結果,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整個社會、整個學校都在比較的氛圍中,要學生真正做到放棄比較,接納自己的確不易。
像考試焦慮、厭學及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記憶力問題等情況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化(如父母關系發(fā)生突變等)時更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家庭暴力,有極個別甚至消極厭世。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很多中小學校已經開始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除了每學期伊始通過人本心理云測評系統(tǒng)對全校師生開展心理健康篩查工作外,還會針對心理測評結果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服務,如一對一個案咨詢、團體心理輔導等,既保證心理輔導的時間,也注重安排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程,從追求形式轉向追求實際效果,不斷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深度及廣度,讓學生能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紓解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