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向焦慮的孩子通常性格比較內(nèi)向,朋友更少,個性也更膽小,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父母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比較內(nèi)向,與朋友交流時也少,平時吃飯都看手機或者經(jīng)常一個人發(fā)呆,有的時候到了睡覺的時間都不愿意出來。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二、廣泛性焦慮對孩子的影響
1.自卑
焦慮的孩子往往對于做事情沒有信心,
他們會認為自己做不好或者做錯事情都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這種消極的心態(tài)會讓他們的生活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在面對任務(wù)時可能會感覺手足無措,做不好事情的時候可能會因此感到無助,有些孩子就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擔憂,覺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反正就是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2.自卑
有的時候孩子也會對自己缺乏信心,他們覺得自己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而且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害怕,這樣的孩子就會通過自己的行為,來保護自己。
3.敏感
有的時候家長可能覺得孩子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孩子就會特別的敏感,會從內(nèi)心去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好,甚至會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會有些恐懼。
4.愛面子
還有的家長特別的在意孩子的面子,所以無論孩子跟誰說話,孩子都會用愛面子去包裹自己,不愿意跟別人交流,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就是內(nèi)心缺愛的表現(xiàn)。
5.不愛上學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情況,有些孩子因為自己的父母不愿意接納自己,所以他們經(jīng)常會覺得自己沒有自尊心,總是特別的拘束,害怕自己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爸媽不愛自己,所以不敢跟老師說,生怕別人不高興,有些甚至不敢跟同學說,擔心同學嘲笑自己。
家長如果能夠理解這些,孩子就不會感覺到特別的害怕,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千萬不要總是把眼光看得太重,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一定要溫和一些,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讓他們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沒有一點存在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跟家長說什么了,這樣的話就不會對家長產(chǎn)生太大的抵觸心理了,而且也會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一些一定的抵觸心理。
多跟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朋友都不理解為什么自己的孩子會變得那么“叛逆”,其實,孩子們不聽話的行為有時候確實是因為自己,孩子其實在不斷成長,自己也在不斷進步。父母們一定要跟孩子多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不想跟孩子聊什么,在想什么。在孩子跟自己的“溝通”過程中,也要多肯定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認可,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加自信,下次才會主動跟家長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叛逆,跟父母對著干,就是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有發(fā)言權(quán),自己有話語權(quán),而且父母的語氣還很強硬,哪怕是父母跟孩子在說話,有時候孩子也是不愿意聽的。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聽父母的話呢?
因為父母太強勢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樣的強勢,讓孩子非常局促,不愿意聽父母的話,可是父母卻一直用強勢壓制著孩子,導致孩子經(jīng)常處于弱勢的位置。
四、與孩子做朋友,學會平等的對待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都很叛逆,這是因為他們想要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他們會想方設(shè)法去和家長做朋友,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家長讓他們做什么,他們就偏不做什么,這樣下去會讓孩子的內(nèi)心充滿矛盾,也會讓孩子變得焦慮,這樣下去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給孩子做好的教育,就是要給孩子做一個遵規(guī)守矩的人,就算將來也要去追求自由,而不是被別人命令。
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是他們能夠慢慢明白自己生活的節(jié)奏,也能夠理解父母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