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有焦慮癥對孩子過度依賴?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各位家庭。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中國有超過一半的父親有焦慮癥,其中重度焦慮的比例達到40%。
有很多家長抱怨:“我孩子的安全感就像一部機器,只要遇到危險,就會害怕、哭鬧。”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他們甚至認為:“只要孩子安全,將來上名牌大學就能順風順水?!?/p>
事實上,人類具有三個基本心理需求,安全感、歸屬感、價值感和自主性。
只有當孩子感覺到安全,才會有更多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01
當父母感到焦慮時,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是“控制”。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寫道:
“成人的內(nèi)心都住著三個最基本的需求,分別是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p>
當孩子感受不到愛和歸屬感時,內(nèi)心就會變得很孤獨、很脆弱,對父母的依賴感就會更強,他們往往用叛逆的行為來向父母表達他們的不滿,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無能和需要。
就像那個叛逆的孩子一樣,他的內(nèi)心其實是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理解,被關(guān)愛的,所以他才會叛逆。
面對叛逆的孩子,很多父母是手足無措的,經(jīng)常跟孩子對著來。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真的是不對的。
叛逆的孩子,內(nèi)心有一個很空洞,他們想要用自己的力量來喚醒父母,獲得父母的肯定,而不是被父母怎么對待。
他們是活在父母的舌尖上的小孩,而不是揣摩他們的色缸里的媽媽。
作者對父母的不滿意就是因為我們太在意面子,父母太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
教育的本質(zhì)應(yīng)該是不僅僅是成績,還要有身體力行的培養(yǎng),如果父母把孩子成績好當作自己的成功,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更加的自信。
第三:約束自己的行為。
孩子的叛逆情緒雖然在父母眼里看來是不講道理的,但是對孩子來說,它就是一個釋放的空間。
父母應(yīng)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父母應(yīng)該和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共同努力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是在對著來的,那么孩子也會把父母當成朋友,而不是自己的對立面。
《這樣和孩子相處》一書中提到:
“不要因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隨意控制孩子,甚至否定孩子的決定。”
作為父母,不能只有一個標準,卻沒有一個統(tǒng)一。
孩子青春期不叛逆,是因為他缺乏對自主權(quán)的需求,如果父母不以身作則,勢必會讓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這樣和孩子相處》一書中提到: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成為互相信任的朋友?!?/p>
想要和孩子成為朋友,不妨也要讓孩子養(yǎng)成這3個好習慣:
1、尊重和寬容,給孩子選擇的自由
樊登說,沒有一個孩子是愿意和父母成為朋友的。
孩子在學會走路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節(jié)奏,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是一樣,父母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尊重。
在學會走路的過程中,孩子也會逐漸的成熟,也會慢慢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都會經(jīng)歷一些迷茫、恐懼、懷疑、懷疑,甚至懷疑自己。
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明白這種迷茫、懷疑、恐懼、懷疑,在他們的心里就會建立起一條通往無前的道路,這讓他們能夠不斷的去克服困難,跨越,不斷的去嘗試,不斷的去成長。
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長為獨一無二的自己,父母的任務(wù)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成長的勇氣和力量,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愛的澆灌下,不斷的去擁抱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