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鋼
北侖區(qū)蔚斗小學家長會變考試,家長們“如臨大敵”,有面色凝重型,有抓耳撓腮型,有苦思冥想型,有的偷偷打開手機搜索答案。試卷里有不少“生活類”的題目,“我的孩子在班級里要好的三位同學,他們分別是……”“我孩子最喜歡的老師是誰?”“上一次孩子生日,我送孩子的生日禮物是什么?”……很多家長的成績是“不及格”。
5月20日《寧波晚報》
家長會變成“家長期中考試”,出卷人是全校各個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夠出乎人們的意料了。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很多家長連及格分都沒有。不少家長在對照孩子稚嫩字體的標準答案自批好試卷后,都不好意思把成績給他人看。
成績成績還是成績,唯“成績論”心態(tài)的背后,往往出現(xiàn)一些家長開完家長會,“回家一頓揍”,而且可能還是“男女混合雙打”。可是,當“家長期中考試”成績不及格時,除了“啪啪”打臉,那些家長是不是還應(yīng)該好好反思一下,不及格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么?
只考了23分的小蘇媽媽楊女士,對孩子的了解不夠多,平時的作業(yè)從來不管,如果見孩子作業(yè)沒做完,就會著急、發(fā)脾氣。也就是說,教育方法,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簡單粗暴,面對孩子非??释墓膭?,“從來沒有”。
即使是考了87分的毛女士,依然覺得慚愧。在考到說說孩子的優(yōu)點這題時,她寫不出來,倒是考到缺點這題時,下筆就寫。
一場算不上正兒八經(jīng)的考試,無形之中暴露了許多家長的通?。簩⒆拥某煽円?,不是強求就是攀比;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是放任自由,就是簡單粗暴。毫無疑問,這樣的家長,怎么可能順利通過“家長期中考試”?
本次家長會的策劃者、蔚斗小學德育副校長劉燕說,學校希望通過一場考試,讓家長們先從社會化的家長身份回歸,客觀地看待自己,再去看待孩子,抱著理解、平和的“發(fā)展論”心態(tài)去看待孩子半個學期的“變化”,這樣,一場家長會的價值也就得到了升華。
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如果總是指責和謾罵,甚至棍棒相加,卻看不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和各方面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那么,在孩子們設(shè)計的考題面前,哪怕是“送分題”,都只能“如臨大敵”,陷入沉思。
以理解、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意味著平等相待,意味著關(guān)心、耐心和愛心,更意味著責任和擔當。家長懂得了孩子念書的不易,那么,不管面對怎樣變幻莫測的“家長考試”,都不會“面色凝重”“抓耳撓腮”,而一定能夠從容應(yīng)對,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