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經常講,你要細心點,你要動腦筋等語言。家長是否發(fā)現,當自己經常講這類話,但是孩子經常出現家長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出現,家長生氣,孩子無助的表情和行為。
那為什么會出現這類情況呢? “聽不懂”、 “換位思考”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理解力是不同的,家長和孩子溝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進行溝通對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當你是孩子的情況下,聽到家長講解,是否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和知道如何去做具體的事情,換位思考。
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出現問題表現出來的時候,需要家長根據表面現象,去觀察、思考和孩子平等的溝通,了解表面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很么? 只有共同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若是只看到表面現象,去糾正去管理孩子,過幾天同樣的問題還是會存在。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粗心馬虎”,背后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當看到孩子出現這類情況,家長仔細的觀察、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去分析背后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癥狀1:抄錯數、看漏條件等問題。
孩子出現這類問題,通常有2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類原因是專注力不夠。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間都是有限的,小學階段的孩子普遍在20-40分鐘不等。如果孩子出現專注力方面的問題,可以借助“舒爾特方格”等工具進行有效的改善。
也可采用簡單的方法解決,比如隨機念出一組數字,讓孩子正面背出和倒著背出數字,長期反復的練習。
第二個原因是書寫習慣不規(guī)范。比如有的孩子寫數字,寫的歪歪扭扭的,有的寫的非常工整。書寫的規(guī)范嚴謹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條理性、嚴密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癥狀2:出現低級的計算錯誤
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也是2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孩子的數感問題。比如孩子在做乘法計算時,明顯出現了個位錯誤或者數量及錯誤。
第二個原因是孩子缺乏一些速算與檢驗的相關技巧。比如任何一個數乘以8或者8的倍數,結果的后三位一定是8的倍數,這些技巧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判斷得數是否正確。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講解基本的知識外,還需要講解一些常識方面的解決問題方法,當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了,綜合能力提高了,以上這些問題都會從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或者消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