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在1-3歲時將小孩放在外語環(huán)境中,大腦就會運用左半腦加工語法信息,就像母語一樣,但如果將時間往后推到4-6歲接觸外語,就意味著大腦需通過兩個半腦來加工語法信息,孩子掌握起來也會更艱難一些。
總是聽到身邊有家長詢問:“需要給孩子報個外語培訓班嗎?”,“怎么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呢?”一些家長擔心自己英語發(fā)音不標準,或者自己詞匯量太少了,沒法給孩子進行啟蒙。或擔心兩種語言同時學習,會影響母語的學習基礎。
然后拖著拖著,轉眼孩子上幼兒園了,此時再想著上培訓班,事實上學習語言的最佳期已經(jīng)錯過了。
研究顯示,六歲前是學習語言的敏感期,特別是3歲之前。如果兒童長期處于一個外語環(huán)境,就可以完全無意識狀態(tài)學會語言,并且在學習語言時可以區(qū)別不同語言的發(fā)生,逐步學會正確使用。
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認為兒童學習語言的心理機制是在大腦完全沒有意識的狀態(tài)下開始的,發(fā)展完成以后它就成了大腦的一部分。而過了這個階段,此后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有意識過程。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階段,學習語言沒有技巧,浸潤是語言習得的唯一方式,而且這種環(huán)境浸潤越早越好。
普通父母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給孩子進行外語啟蒙呢?
①日常多親子互動
平時爸爸媽媽在家陪孩子玩的時候,語言訓練可以重視起來。除了母語對話,還可以適當加入英語單詞和簡單句子的輸入。
對于一歲前的小寶寶,看到他感興趣的物體,可以用英語單詞介紹,(擔心發(fā)音不準可以先聽聽度娘,其實孩子接受能力很強,一旦日后學習了地道發(fā)音,一些小錯誤也能很快糾正),比如寶寶喜歡吃香蕉,可以教他:這是“banana”。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食物、水果、動物等詞匯都可以慢慢輸入。告訴寶寶nose, hand, face, mouth等自己身體部位的單詞。
當寶寶大一些了,就可以教給寶寶一些簡單的詞組和句子了。比如日常禮貌用語“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old are you?”,“See you tomorrow”,“You are good!”。表述天氣:“It’s a sunny / cloudy day!”。表達想法和需求:“1 (don’t )like….”,“What do you think of….”,“Can I go to…..?”,“Is this a (flower)?”,“I want (some water)”。表達期待:“Come on”,讓寶寶養(yǎng)成隨口就能說、不會就問的好習慣。
②提供地道語言環(huán)境
語言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氛圍,隨著早教市場的發(fā)展,各種學習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了。除了通過一些APP聽英語兒歌,看英語影音、碟片,通過各種帶點讀或音頻的繪本學習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方式。
不同于英語語種國家的孩子有先天語言環(huán)境優(yōu)勢,對于國內(nèi)沒有英語基礎的孩子來講,沒有比英語分級讀物更合適的了。
我家孩子現(xiàn)在在用的就是一套以分級、系統(tǒng)著稱的科普分級繪本,這套Highlights最新問世的科普分級繪本由風靡全球75年的美國知名出版社Highlights研發(fā)出品,該雜志社自1946年成立,目前總發(fā)行量已超過10億冊,名下雜志獲40多個國家引進出版,榮獲多項國際大獎。是美國目前發(fā)行量最高的兒童雜志。
利用二語習得理論、適合非英語母語國家兒童使用,孩子可以從3、4歲一直讀到10歲。
區(qū)別于牛津樹分級系列,這套讀物全是非虛構科普內(nèi)容。隨著中高考對科普類知識的覆蓋面增大,增加科普知識攝入成為必需,而這套分級繪本能滿足我們對科普題材讀物的廣泛要求。
達到既能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又能獲得科普知識,拓展視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