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是關于一個需要孩子養(yǎng)成的好習慣——洗手。洗手是講衛(wèi)生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自我保護身體的一個必要行為。但只給孩子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必須由家長親力親為地教會孩子洗手的正確方法。如何讓孩子學會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家長應該如何來做呢?雪瑩向兒科醫(yī)生和從事幼兒教育的朋友學習了以下方法:
1、讓孩子給你當助手,盥洗時先讓寶貝配合你的動作,使他(她)熟悉日常清潔的流程。
2、激起孩子的興趣,用愉快、輕松的語言或兒歌引導孩子主動來練習清潔的步驟。如在給幼兒邊洗手時邊唱兒歌:
“手心相對搓一搓,手背相靠搓一搓,手指交叉蹭一蹭,互握手指轉一轉,拇指鉆洞轉一轉,指尖手心抓一抓,握緊手腕揉一揉。”
3、在孩子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請耐心細致地對每樣事反復提醒、督促、反復練習。要有耐心、不怕弄濕衣服,讓寶貝在歡樂的情緒中形成較穩(wěn)定的清潔衛(wèi)生習慣。
另外,家里的衛(wèi)生間要建立一個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專用衛(wèi)生角,便于寶貝學習和掌握自我清潔的本領。選擇大小形狀和花色不同的盆和毛巾,以便他(她)辨認。在給孩子盥洗時要提醒孩子識別和使用自己的用具。各種盆、毛巾不宜混用、替代,也不宜堆在一起,應分開放置。定時洗凈消毒。不同用途的毛巾每天用香皂分別搓洗一次,每周分別蒸或煮沸15—20分鐘后曬干。
關于洗手,你不可不知的小秘密
什么時候要洗手?
1、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打噴嚏及咳嗽。
2、觸摸過公共物品,例如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及門把手。
3、在接觸眼、鼻及口前。
4、進食及處理食物前。
5、大小便后。
6、為幼童或病人更換尿片,以及處理被污染的物品后。
7、探訪醫(yī)院及飼養(yǎng)場前后。
8、寶貝外出回家后及接觸動物或家禽后。
洗手六步歌
打開水龍頭,沖濕手。
關上水龍頭,打香皂。
手心、手背、手腕、手指、手縫、手指尖。
打開水龍頭,沖呀,沖呀,沖干凈。
關上水龍頭,拿起小巾,擦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