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叛逆期怎么辦
4歲寶寶叛逆期
孩子兩歲半之前,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在孩子開始對自己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認知,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父母的。
對于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表現(xiàn)出“開始想要自己做主”的表現(xiàn)。
如果你問“寶寶現(xiàn)在的脾氣為什么這么大?”他們會用手語回答,而且還會說:“不!”
這是因為孩子的語言能力迅速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增強,渴望獨立,但是有時候還是會很執(zhí)拗,對父母的要求會直接拒絕。
這個階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非常強,家長一旦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就會哭鬧,會讓家長覺得他們變成“小惡魔”。
所以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的行為,他們不是故意不聽話,而是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4、秩序敏感期
很多家長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不再是天使寶寶,如同天使寶寶一樣。他們喜歡每天安穩(wěn)地吃、睡、玩,對不滿意的地方百般糾纏,總是反復強調著“不”,如果家長說多了,孩子就會變得非常執(zhí)拗。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總是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如果家長沒有滿足他們,他們就會大鬧,抓住家長的手去打人,要讓家長滿足他們的要求,如果家長無法滿足,他們就會采取各種方法抗議,對家長的耐心變得越來越差。
三、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秩序敏感期?
1、對秩序的敏感期是兒童自我意識建構的必經(jīng)階段。孩子兩歲半歲以后就開始產(chǎn)生自我意識,并且逐漸萌發(fā)出萌芽,因此產(chǎn)生了強烈的占有欲。
這個階段孩子的占有欲也并非是有意的,而是受生理需求階段所致。例如穿衣吃飯,比如睡前故事等等。
2、這個階段孩子擁有較強的秩序感,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想方設法通過其他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比如撒謊,比如引起父母的注意。
3、這個階段一般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漸減少,但是他仍會有他所渴望的那種東西,這就是“執(zhí)拗敏感期”,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理解他,同情他,理解他,他要表達自己的感受。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1、不要過于嚴厲
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執(zhí)拗,而且有意無意的去限制孩子的自由,這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過程,而且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的時候,他就會對我們反抗。
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要認識到這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經(jīng)歷,不必過于苛責,如果你能夠了解一些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知識,就能更加理解孩子,也就不會過于擔心,進而影響到親子關系。
2、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基石,沒有安全感,長大后就會對外界充滿戒備心,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內心沒有安全感,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長大后,就會對周圍的人充滿信任感,面對挫折的時候就會擁有自信,因為他知道無論發(fā)生什么,他身后都會有一個保護他的人,這種安全感會讓他無懼怕,在面對失敗時,也能夠獲得成功。
3、讓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很多父母在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不會給予太多的答案,而是讓孩子自己去想,思考,自己去選擇,當孩子做出選擇之后,他就會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自己是有力量的。孩子也會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yè)方向,比如當醫(yī)生,當警察,當警察,這些都可以讓他對自己的職業(yè)產(chǎn)生一種興趣,更加積極地去學習,他自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游戲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職業(yè)。這種興趣愛好能夠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動力,讓孩子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其實這也是給孩子留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他自己也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以后也會更加的努力。
父母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戰(zhàn)友,我們永遠要給孩子這種力量,只有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把自己的成績保持下去。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尋找一種更加有益的方式,幫他建立自我價值感,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找到自信。
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父母也要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
好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每個父母都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