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度焦慮睡眠困難怎么辦?如何做到早睡覺?如何改變孩子的睡眠狀況?
2021年5月8日,世界睡眠日在南方首個國家睡眠基金會舉辦“中國睡眠研究會”,由中國睡眠研究會攜手中國科技館、國家新聞出版署等共同主辦,旨在讓全球兒盡早地掌握國內最新的睡眠分類、中國嬰幼兒睡眠指南、中華兒童睡眠行為指南、睡眠衛(wèi)生指南等相關科普和知識,協(xié)助家長及早幫助孩子“有效改善兒童發(fā)育遲緩”。
兒童睡眠障礙應如何應對?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醫(yī)學界將孩子的睡眠障礙歸為“器質性睡眠障礙”,如生長激素缺乏或不足,同時伴有抑郁、焦慮等現(xiàn)象,但由于病情隱匿,影響了孩子的診療。北京兒童醫(yī)院精神科主任胡可認為,家長對孩子睡眠問題的過度擔憂,應該從根源入手,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做好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
那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胡可通過了解案例中提到的兩種方式,即視覺支持、社交支持和安全感。
針對紫娟的情況,胡可與她進行溝通,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盡量給孩子增加與外界環(huán)境的接觸的機會。
當孩子能夠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的幫助時,她就會感到被理解,慢慢減少與外界的接觸,從而不需要依賴網(wǎng)絡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壓力。
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父母和孩子互相敞開心扉,共建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慢慢地戒掉了網(wǎng)絡成癮。
如果父母一味的將游戲視為洪水猛獸,試圖用嚴苛的手段阻止孩子接觸網(wǎng)絡,那么,往往會導致親子關系緊張,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有些家長朋友還埋怨孩子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視游戲如洪水猛獸,實際上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之間缺少有效溝通,而往往適得其反。
那么,家長要怎樣才能和孩子建立有效溝通呢?
一、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家校環(huán)境
家訪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家長應根據(jù)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以及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環(huán)境下成長需求,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家訪,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更加了解孩子,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同時,在特殊的年齡,學校也應當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既要學會傾聽,也要學會變通。
二、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家長在和老師溝通時,要考慮孩子的意見,他們更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比如,有些孩子對老師的批評會有自己的看法,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溝通:
“老師,我可以幫你分析一下孩子近期的狀況,您的建議是什么?”
“你家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總是開小差,愛睡覺,您可以幫他改掉?!?/p>
“老師,孩子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呢?”
“老師,他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
“老師,孩子最近表現(xiàn)得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呢?”
“孩子最近表現(xiàn)得如何?有哪些地方是您比較滿意的地方呢?”
“孩子平時表現(xiàn)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呢?”
“如果孩子課上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了,您是如何跟孩子談的呢?”
這種帶有“期待”的“聊天”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fā)起孩子探索欲,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更自信。
2.對孩子提出建議,而不是強制要求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以一種具體的細節(jié)
的描述讓孩子明白自己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情,孩子根據(jù)這個細節(jié)來考慮,是不是會對以后做事有幫助呢?
2.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討論,幫助孩子做事
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也總是習慣了用自己的權威
去命令孩子,要以自己的觀點來進行約束,而不是以朋友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哪怕孩子做錯事,也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么會這樣做,從而去解決問題。
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很多的親子矛盾。
3.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自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管教孩子,然而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心理。
比如孩子的畫畫,作為家長不想讓孩子去畫,但是家長覺得孩子畫得不好,那就不畫了,孩子在畫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自己的主觀臆想
。家長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可孩子覺得家長的觀點是不對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聽家長的話了。
當孩子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想法,也會影響到他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觀點根本不認可,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根本不尊重自己,也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系。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爭吵,在孩子的心里也會占據(jù)著很大的壓力,孩子會感覺到很疲憊,他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有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做,他們會感到很無助,這種狀態(tài)就會影響到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