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
常聽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上的早教班太多,孩子總是輸在起跑線上。
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越貴越幸福,國家的教育改革也越來越重視,都在給孩子提供學習上的一些保障,孩子從小學開始就一直被家長安排,學習的時間也被填滿,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但一旦成績落后,排名更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些家長開始焦慮起來,不斷將成績和其他孩子做比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了很多班,自己的孩子也要報,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的高期待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同時也會讓孩子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從而產生焦慮的心理。
但是焦慮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當孩子遇到壓力的時候,就會變得焦慮,這是正常的。
但是當孩子產生焦慮的時候,家長就不能坦然面對,因為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確實如家長所說的那樣,是真實的。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家長的心理壓力。
家長們對孩子的期待與要求,其實是孩子對自己的一種否定,因為家長的心理壓力太大了,他們可能會擔心孩子考不好。
一、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焦慮”?
孩子產生焦慮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了,孩子內心不夠自信,對學習感到乏味,學習成績也不能提高。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這種“期望過高”就容易給孩子帶來焦慮。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希望孩子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值,
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不能承受父母的想法,
于是,孩子壓力大,就會產生焦慮。
還有的家長,有些家長經常對孩子說“我怎么就生了你這么一個孩子”“我對你的要求這么高,你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樣?”“我都是為了你好”“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這樣的話讓孩子壓力太大,有的孩子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你越讓我做,我就越不做。
不要覺得孩子就是不想做,很多家長會說:“你不聽我的,你就不會做”“你是我生的,你就得聽我的”。
這種溝通方式,只能是激化矛盾,讓孩子不再信任你,開始對你心生懼怕,開始對你叛逆。
2、批評的語氣,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
有些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喜歡不分青紅皂白地用“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又考這么點分數(shù)”“你看人家誰誰誰……………”這些話,經常掛在嘴邊。
這種負面的評價,會讓孩子備受打擊,甚至會因為家長的這些貶低,自卑、膽怯,在心中埋下逃避現(xiàn)實的種子,最后變成了“真笨”“沒出息”等負面的標簽,真的不是一句無心的話。
父母的否定打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差,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是一個沒有存在的人,是一個充滿失敗的人。
這樣的孩子,將來會一事無成,不能成功的原因不是遺傳,而是父母用打擊的方式教育孩子,打擊的語言就像扎在孩子的心里,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夠好,自己不配,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記得在網(wǎng)上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的一個小女孩十分懂事,長相漂亮,活潑可愛。有一個學期快要開學了,在學校舉行了一次重要的畢業(yè)典禮,她拿到了好成績,但是她卻覺得自己的能力很一般,不愿意離開,媽媽看到之后非常生氣,媽媽對她說了一句話:“你怎么這么笨,有什么用?”
就像是《蘭媽和你》的原著蘭蘭蘭蘭蘭一樣,從小到大,蘭媽都是用語言來鼓勵她,以至于長大以后,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當中,一個很內向的人,一個很會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的人,會很懂事。
而事實上,蘭蘭蘭最大的煩惱,并不是自己的內向而已。蘭媽覺得,她的死和她有著脫不開的干系,為了孩子,她要在家財兩空,吃住各種開銷,每天起早貪黑,也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