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小孩子吵一下都感覺好焦慮,甚至在我面前都覺得是在給他發(fā)泄情緒。我覺得不應(yīng)該啊!
我聽他說話,孩子可能總是在鬧,這就感覺好焦慮啊!我經(jīng)常會給他灌輸這種思想:小孩子鬧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媽媽不開心了也就沒有了,所以他現(xiàn)在要待在家里!
可是他有沒有帶去上班呀?你說他的性格怎么變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xué)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xué)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是不是有點不好?
從前他是一個性格開朗活潑的男孩,這段時間跟他爸爸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他爸爸說我們家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很沉默寡言的人?
那天,孩子不肯寫作業(yè),一氣之下就用掃把將他揍了一頓,接著就是說好話壞話,隨之而來就是說我兒子最討厭學(xué)習(xí)的樣子,他像是在對抗這個世界。
是不是說這孩子才是他爸爸的生命呢?其實當(dāng)了爸爸后,我知道了不做作業(yè)這件事,是我和孩子相處時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xiàn)問題,我們之間的溝通出現(xiàn)問題,孩子不愿意跟我們說。
因為他跟我們交流的方式已經(jīng)變成了:
我:你怎么能不做作業(yè)呢?!
孩子:我每次都要玩?zhèn)€把小時才能完成作業(yè)!
我:你怎么能在這玩會兒呢?時間都是擠出來的,你怎么能這么快呢?!
孩子:(吼他)我就是玩了很久!
我:那你覺得你休息時看手機會不會影響到你的眼睛呢?
孩子:當(dāng)然!
我:那么如果你作業(yè)是不是都完成的話,你玩多久?
孩子:20分鐘到!
我:但是……………
然后呢?
孩子:我要看40分鐘!
我:你可以接受,如果你想休息一會兒,那你可以把手機拿開,如果你可以選擇看3分鐘還是5分鐘,如果你是5分鐘,那我也會考慮下你的需求,如果你是5分鐘,那我也會給你把手機給你,因為我也不想這樣對你,我也想陪著你。
“媽媽,我希望你能再玩一會兒,或者我會給你延長10分鐘,好嗎?”
孩子:好吧!我可以再玩15分鐘。
“媽媽,我想再玩3分鐘?!?/p>
“這就玩5分鐘!你也要把這個iPad玩完了,等你覺得寫完作業(yè),再玩會兒手機。”
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是需要一定的空間來滿足的。
而不是需要我們家長單方面的同意,孩子才可以做到,不然我們怎么能滿足他的需求呢?
02
而這位媽媽面對孩子需求,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
1、 高質(zhì)量陪伴,不做“手機控”
媽媽周末帶孩子回老家,看到親戚家的孩子,一個人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媽媽對著小男孩說:“叫叔叔,叔叔?!?/p>
小男孩不為所動,繼續(xù)看電視,只見媽媽一會兒催促著小男孩趕緊寫作業(yè),一會兒還要陪著孩子去上廁所。
小男孩見媽媽沒有催促自己,更加覺得沒有人陪著自己,于是開始磨蹭。
媽媽:“快點寫啊,別磨蹭了?!?/p>
小男孩不說話了,但是紋絲毫不在意,拿著手機在媽媽身邊不停地刷,時而抬頭,時而低頭。
媽媽見狀呼喊孩子過來,孩子并沒有回應(yīng)。
媽媽只好繼續(xù)刷著朋友圈,孩子依然在旁邊看手機。
過了一會,媽媽開始吼孩子了:“怎么還不過來吃飯啊?作業(yè)寫完了嗎?”
孩子扭頭,繼續(xù)看動畫片,媽媽繼續(xù)吼:“你怎么還在看啊,都看多久了!”
孩子繼續(xù)玩手機,只聽見媽媽又開始催促:“趕緊去寫作業(yè),怎么還不去寫作業(yè)!”
孩子繼續(xù)玩手機,只聽見媽媽的怒吼聲,抬頭望著窗外快速跑出去的奶奶瞬間將手機從手中拿走,對孩子大吼大叫。
小編一看,場面真的挺淡定,但是這位媽媽的話讓我陷入了沉思。
“你就是要玩手機!以后不許玩了!”
“好,今天晚上9點半,我還要繼續(xù)看動畫片,對不對?”
小編一拍一拍,給孩子他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