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孩子焦慮多動如何溝通?
關注學飛集團旗下全頻道,點擊上方“關注學飛”,就會收到答案
孩子總是焦慮多動,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有效解決?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不專注,愛做小動作,學習不好,還可能經(jīng)常沖動打人,說話毫無章法,這是孩子出現(xiàn)了多動癥。
多動癥是一個在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先天缺陷,是遺傳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易分散,易分心,反應緩慢,聽不進去任何話,經(jīng)常犯一些低級錯誤。
對于多動癥,簡單的說就是對于學習環(huán)境過于敏感,不喜歡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容易出現(xiàn)沖動行為,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下降。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從表面上看,孩子學習能力不強,主要原因是學習能力不足,作業(yè)沒有認真,寫字慢,不會做題目,家長沒有及時給孩子開小灶,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其實孩子很聰明,但是很可能會讓人誤解,比如懶惰,像“懶”,就像“懶”,“不聰明”,在實際生活中不肯努力,逃避困難,什么事情不愿意做,哪怕是自己身體不舒服、自己覺得痛苦,也是“懶惰”。
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時,家長需要了解其原因,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比如,孩子的能力不足、興趣缺乏、先天的智力發(fā)育遲緩等等,家長要及時給孩子補補課,別等到后來追悔莫及。
(一)
懶于動腦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從小就開始發(fā)展的,因此,家長一定要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芍^癡人說夢,再多的理論知識也是白搭。
孩子腦子不笨,愛做實驗的孩子一定會更聰明。
1
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
通過動手操作,孩子能更好地學習和記憶,因為動手操作是孩子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它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幫助孩子有效地整理玩具、收拾玩具等。
我們常說的這些,其實就是動手能力的鍛煉。
寶寶們有時候會有一些動手能力不太好的行為,比如將書本放回原處、用撕紙撕紙撕紙、用剪刀剪貼字母、用顏料畫畫、繪畫等。
他們有時候又沒有提前學會,在做事情時又粗暴地將它們?nèi)拥揭贿?以至于媽媽總是很生氣地說:“不許你亂扔!”
這時孩子就會感覺非常的委屈,自己的行為是不被認可的,只好將這些情緒通過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會有其他的想法,比如他們認為“我是很聰明的”、“我可以去做很多事情”等。
他們不知道自己做某件事情有多好,而且會在內(nèi)心里產(chǎn)生很多想法,比如:“我就是這樣,沒辦法出去玩”、“我是個笨蛋”、“我真是一個沒用的人”、“我是個壞孩子”等等。
3、孩子們對自我評價低的時候,往往伴隨著低迷的情緒。
比如,沒考好,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找不到價值感。
比如,朋友說“我總是不如別的孩子笨”,孩子就會聯(lián)想到,“我是不是很笨”、“我是不是很糟糕”,從而背負著巨大的壓力,無法積極地生活和學習。
比如,考試沒考好,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己是個失敗者。
比如,被老師批評,就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如別人。
比如,被父母催促做事,就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比如,考試沒考好,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什么都不如別人。
比如,生氣、憤怒、傷心、沮喪………………………
或者父母可能會覺得:
我的孩子不是個好孩子,他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以后怎么辦?
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我們能及時覺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從情緒變化中,及時加以引導,就可能改變孩子的行為。
另外,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從而更加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