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不聽話的孩子老師怎么管?這個問題可能是當今中國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對此,筆者思考了許久,我和許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幼小銜接階段,老師不一定會管,但至少會管。當然這個不管一定對老師,但如果問老師,還有家長,家長應該如何管?當然,如果孩子表現不錯,家長要有足夠的信心,帶孩子闖過了“小學”這道坎兒,但不能放任不管,而是應該和孩子一起總結教訓。
然而現實往往給人打臉,有的時候雖然學校老師能管住孩子但只要管住就好了。家長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了解清楚,而且早發(fā)現、早解決,就是最好的選擇。
而對于已經產生這些問題的孩子,老師也不一定能及時的發(fā)現、解決,最終造成的結果可能就是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徹底失去學習的欲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做?
我的建議是,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交流,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遇到了什么困難,真正幫助孩子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扮演好一個傾聽者的角色,不要認為孩子自己的想法是幼稚的、錯誤的,就覺得孩子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就想要實施懲罰。
其實孩子和家長之間是平等的,家長也是有“自己人”的,如果孩子覺得家長的想法是錯誤的,就會和家長頂嘴,或者直接反駁。
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就要反思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平時是不是對孩子的表達方式有誤,是不是對孩子要求過多、控制過多,才會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
要想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懂得和孩子做朋友,多聽孩子的想法,多鼓勵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第二,多和孩子說說“廢話”,減少孩子的叛逆
孩子如果少說“廢話”,其實是一種親子溝通的良好開端。
孩子在成長中會逐漸地學會說出“廢話”,我們也可以適當地給予孩子一些建議,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注意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去和孩子說話。
和孩子溝通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1、學會傾聽
父母和孩子聊天要學會傾聽,要學會傾聽,而不是說教。傾聽應該是親子溝通的第一步,也是我們與孩子溝通交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我們從來不問問孩子“你在想什么”,就會讓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不被重視,久而久之,會形成內向、封閉的性格。
2、學會說“謝謝”
對于有些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來說,他們可能會覺得“家里已經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不如早些再來一次吧”。因為在他們看來,好的習慣不能培養(yǎng),要從小就要養(yǎng)成,這樣以后長大再讓他去做,只會變得更加困難。所以,對于叛逆的孩子,父母要學會說“謝謝”。
比如當你和孩子說“幫忙收拾餐桌”的時候,對于那些“哦”、“是嗎”、“嗯”、“是嗎”等詞語的時候,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甚至還會因此誤會了別人。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這種詞語的意思是:“這個是你應該要怎么做”。
其實是可以換成“你想要怎么做”“我也想你和我一起去收拾餐桌”等詞語的時候,孩子也會感覺到被尊重。
“因為你覺得媽媽沒有做好,所以你沒有做好。”
家長總是想要孩子表現出更好的一面,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時,父母就會以自己的思想去壓制孩子,甚至孩子會因此產生“不聽話”的想法。
2. “我為你做了這么多,你怎么還不懂?”
很多家長總是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習慣性地進行批評,以為這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但是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父母越是這樣說,孩子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就會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他的想法。孩子發(fā)脾氣可能是因為父母太過于嚴苛的態(tài)度,使得孩子認為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所以才會通過哭鬧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