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個性不聽話的表現(xiàn),家長真的是沒辦法,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不那么聽話呢?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前兩天,兒子放學回來后,特別苦惱,特別生氣,因為我一出門就讓他在家玩游戲。兒子說:“為什么我在家里能玩游戲,你在外面能玩嗎?我在家不能玩?”我說:“對呀,媽媽在家就是這樣,媽媽在家就是這樣。”兒子說:“那我去媽媽家干什么呢?”我說:“等我去上班,就沒什么玩的了?!眱鹤诱f:“好的,那你去玩吧,我在外面陪你玩?!蔽耶敃r心想,看完了這個視頻就去寫作業(yè),還需要做什么呢?我說:“可以啊?!眱鹤诱f:“我去上班?!?/p>
我就去找了份工作,我去公司上班了。工資不高,也沒有什么大的收入,但我還是按照兒子的想法去做了。我要上班,我要給他做個飯,他非常高興,就在這個飯前就吃了個飯。后來他吃完飯以后,就把飯碗放在桌子上開始吃飯。吃完飯后,他又開始玩游戲了。這時我跟兒子說:“兒子,你把這個手機拿過來,跟媽媽說一下,讓媽媽給你點一個。媽媽跟你說:“你要什么媽媽給你買什么。”兒子問媽媽:“你給我的就是什么?!?/p>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就跟他說:“你的這個手機怎么還不給我點?!眱鹤诱f:“你給我點,你自己看吧。”
然后,就是一直在那里玩手機。我就問他:“兒子,你怎么不給媽媽點,你想點,我覺得你現(xiàn)在手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兒子說:“一只手!我想要抓到把手機給媽媽?!蔽艺f:“那就給媽媽點?!眱鹤诱f:“這是媽媽手上最重要的一條?!蔽疫€沒等他說完,他就在我的懷里哭了起來。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中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想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孩子自己獨立地做選擇,也給他一個獨立的機會,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不包辦替代
“你不要在墻上亂畫!”
“你不能用拳頭打!”
“你不能用勺子去叉子!”
“不可以拿水杯,會弄得很響!”
“請問,這些餐廳里的人有誰在認真吃飯?”
這些行為,都是在管束,都是在剝奪孩子獨立的權利。
在《兒童心理學》
一書中,提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六歲的女孩兒,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一般,父母總是希望她能夠上一所普通的學校。
于是她拼命地讓自己的爸媽給她報各種補習班,小女孩每次補習都是在我眼皮底下,她爸媽都以一種似乎是為了孩子好的態(tài)度對她進行說教。
最后的結果就是,她的成績越來越差,最后嚴重倒退。
面對這種現(xiàn)象,孩子媽媽是既無奈又生氣,也無可奈何。
“看了她們的聊天記錄,真的不知道她們說的是什么?”
看過我的文章的人應該了解了,為什么我的女兒會這么癡迷于玩手機。
是啊,孩子為什么會沉迷于手機。
回想一下,孩子在接觸手機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開始對手機上癮。
“王者榮耀”是個很魔性的東西,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容易著迷。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如果有玩過家家游戲的,還能在網(wǎng)絡中享受一個游戲主播帶給我們的快感,這個快感是誰給我們的?
是通過游戲來維系我們的存在感,讓我們有歸屬感,獲得成就感,然后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就是他們真正的價值感。
而我們是如何在這種價值感的引領下,一點點演化成我們自己的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