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真的可以打嗎?有一種懲戒,叫做體罰,有兩種選擇。
1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xué)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xué)提學(xué)習(xí)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懲戒是一項教育手段,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記住犯錯誤的教訓(xùn)。
雖然教育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但卻不是最主要的手段。
是不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教育方式?
事實上,我不認同這樣的教育方式。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jīng)過時,但這樣的教育方式卻不能讓孩子更聽話。
我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父母該不該打你一頓?
有一個高贊回答這樣寫道:
“打孩子和不打孩子的二者,本質(zhì)上是一種暴力的行為。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這就是在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
”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次犯錯都是正常的,關(guān)鍵在于父母如何看待和引導(dǎo)。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還記得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17歲少年殺母案件嗎?
在江蘇常州的17歲少年張某,因不滿母親管教他,用菜刀砍向母親,致其母親死亡;
一名留守兒童被“遺忘”在車內(nèi),絕望痛哭。
“媽媽抱著,爸爸把他抱回家,他松手,站在椅子上,嘴里重復(fù)著‘我不想死,死了就解脫’?!?/p>
一句話,道出了家庭教育的不幸。
對孩子過度的管束,只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的人,也是孩子最大的依靠。
然而,由于父母過度的管束,孩子往往放棄了自我。
也許,這個時候,父母就該反思:
是不是管得太嚴了?
是不是管得太松了?
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值,讓孩子對學(xué)習(xí)的動力漸漸變得越來越渺小。
父母剝奪了孩子的自我成長機會。
孩子就會慢慢變得跟父母一樣,漸漸地喪失了自我意識,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成為父母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正在摧毀孩子的自我認知,讓他“痛苦”“懷疑”自己,最后變得越來越無力。
03
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正如《少年說》中的王猛,父母從來不曾規(guī)定他能考上大學(xué),有多少分,上了大學(xué)就能掙多少錢,就算是在飯店打工,也能掙扎得起來。
他說他媽媽從小就告訴他,努力讀書,考上大學(xué)是不可能的事。
王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連父母都不給他真正的愛,一個自以為是、沒有安全感、不懂事的孩子,真的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這也是讓王猛父母不相信的,他還有一個讓父母匪夷所思的身份:他是一個網(wǎng)癮少年,一名網(wǎng)癮少年的蛻變,也是一個鮮活的家庭、一個有責(zé)任心的成年人。
王猛就是這樣的孩子,他看起來像個乖乖女,從小就很聽話,但就是不好好學(xué)習(xí),上課睡覺、手機從不上交,作業(yè)偷工減料、不交上來就完事……
王猛以為自己迎來了脫胎換骨的人生,父母卻從未真正理解他的感受,反而覺得他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而是應(yīng)該聽父母的話去做。
王猛不可避免的被父母的嘮叨和說教所淹沒,他只能通過網(wǎng)絡(luò)世界的鏈接去了解這個世界。
長此以往,他內(nèi)心的反抗、渴望、渴望,沒有被看見,沒有被理解,沒有被支持,所以他只能通過網(wǎng)絡(luò)世界來滿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