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起石頭往前走喲——哎呀哎呀哈喲——要等石王早呀歸呀位呀——哈呀——”這段旋律是不少酉陽浪坪鄉(xiāng)場鄉(xiāng)民從小聽一位叫張宗香的老人唱的南溪號子,而如今,這南溪號子,也成了南溪河的“家歌”。人人會唱,老少動情,抒唱著大山的情懷。
歌聲飄滿家鄉(xiāng)南溪河
人稱劉三姐的張宗香,那年81歲,南溪號子張口就來,悠揚(yáng)動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劉三姐說,在南溪二面坡,人人會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云里霧里都是歌。
去往南溪河的路卻不好走,這也讓很多慕名而來的人斷了念想。
“我們的歌,更多的是自娛自樂……”當(dāng)?shù)氐拇迕裾f,很多人都想來現(xiàn)場感受歌聲飛揚(yáng)下的南溪河,去聽南溪河兩岸動人的歌謠。
圖:進(jìn)入浪坪鄉(xiāng)場的路
因?yàn)榘⑴罱瓫]有公路橋直接過去,每次很多人也就只得在岸邊向南溪河方向看看。
說到南溪號子,在這里就有一位南溪號子傳承人吳芳。在當(dāng)?shù)?,人們更喜歡稱吳芳為“吳二妹”。在那棵碩大的烏楊樹下,吳二妹和她的團(tuán)隊(duì)一開口,歌聲就在南溪河兩岸的空中飄蕩開來。
吳二妹告訴記者,常常唱歌的地方選擇在一個叫白楊坪的村落里。村莊中的大人小孩前前后后趕趟攏來,在村邊的山路上、苞谷林里聽著、看著……
出嫁時在烏楊樹下唱到深夜的“吳二妹”
吳二妹從小生長在南溪河邊。為了照顧80多歲的母親,她辭去了工作,從不遠(yuǎn)的蒼嶺集鎮(zhèn)回到南溪。
后來,吳二妹當(dāng)了村婦女主任,還加入了唱歌隊(duì)。吳二妹說她的母親年輕時很會唱歌,即使現(xiàn)在也還能唱幾句。
村民愛在烏楊樹下聽吳二妹們唱歌,村里愛賣土雞蛋的王懷芝老人也站在人群前面聽。吳二妹們的“主題曲”演唱完畢,王懷芝老人也高興地唱了起來。吳二妹說,南溪人人會唱歌,她的爺爺奶奶、母親都會。她出嫁那天,大家吃過晚飯,在壩子上唱歌,一直唱到深夜。
小河悠悠妹兒乖,
清水映出兩瓣腮。
哪年哪月嫁給我,
天天給妹提花鞋……
南溪河與南溪號子
南溪號子中有一段勞動號子,一到勞動生產(chǎn)到節(jié)日娛樂,整個南溪河包括黔江區(qū)鵝池鄉(xiāng)的南溪村、酉陽蒼嶺鎮(zhèn)的南溪村,都聚于南溪河兩岸。男女老少都會沉浸在這歌聲之中。
在當(dāng)?shù)厝搜壑?,南溪河仿佛是一條永遠(yuǎn)長不大的小河,從它的發(fā)源到阿蓬江入口不到10公里。在這條小河的溝谷里,一個寨子望著一個寨子,一個小潭連著一個小潭,一首歌謠接著一首歌謠,匯成了她獨(dú)特的風(fēng)情。
“南溪河里生長一種叫白漂的小魚,大的不過拤長,小的只有手指大小。這些小魚滿足了沿岸村莊小孩一代又一代的捕撈,陪伴了他們光著腳丫的童年歲月?!眳嵌谜f,她也曾是那群摸魚捉蝦的孩子中的一員。南溪河喂養(yǎng)了她的童年,南溪號子則會富足她的一生。
“來南溪聽號子,只要親近了這古老的樹,就成了。”
老人們說,南溪的故事是從先人們在此開基鑿?fù)恋哪翘炱鸬?。男女老少擰成一股繩,撬動著碩大的巖頭,一步一步向前推移,一次一次向前翻轉(zhuǎn)。他們用統(tǒng)一的號子,合作出神奇的力量,建造了一座又一座房屋,包括他們的墓地,他們的溝渠,以及田園和山路。
吳二妹們站的那棵樹,很高很大,仿佛整個南溪河就只容得下這棵大樹。千百年來,這里但凡有南溪號子的集體表演,舞臺必定在這樹下。唱歌的人在樹根邊三三兩兩地圍著,在橫斜的丫枝間,疏密有度地站著、坐著。人們好像是來給樹唱歌的,他們扯著老高的調(diào)子,張著飛圓的嘴巴,活像這棵古樹中間空心的大洞,或者說是大樹在與二妹們合唱……
當(dāng)?shù)赜蟹N說法,烏楊樹應(yīng)該記住了南溪從古至今所有的歌詞。從埋在小路下的樹根到直逼云天的枝葉,幾乎都是歌詞的寫意?!皝砟舷犔栕樱灰H近了這古老的樹,就成了?!?/p>
如今,吳二妹依舊愛唱,村里的人們也愛唱,大家總相聚在老樹下,眼神望向大山之外,歌聲卻又染了年老的搖著枝丫的烏楊樹。夏日,她們依舊唱著南溪號子,在大山里搖曳著屬于她們的“乘風(fēng)破浪”……
小郎你來清早來,
門前有條石板路。
蒿芝草草長成臺,
莫打妄逛專心走,
謹(jǐn)防露水打濕鞋……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皓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