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延遲了各級各類學校開學時間,“神獸”們困在家中,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凸顯出來。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仡櫤涂偨Y家庭教育的歷史,對后疫情時代的今天及以后的家庭教育都會有所啟示。
中國自古就極重視家庭教育。“子孫賢則家道昌盛,子孫不賢則家道消敗”,賢與不賢,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給與好的教育。而教育的責任首先在于父母,“養(yǎng)不教,父之過”。家庭教育由胎教始。最早載于史冊的胎教典型是文王的母親大任,她懷文王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而生文王。”圣王胎教之法,書之玉版,藏諸金匱,代代相傳。胎教之后,由乎蒙養(yǎng),蒙以養(yǎng)正,并逐步形成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弟子規(guī)》等膾炙人口的啟蒙教材。有著齊家治國平天下信念的士大夫們,多有自覺以家訓家書、詩文詞曲等方式整齊家門、教導子孫,并留下了《顏子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家書十六通》等家教典范。傳承發(fā)揚了中華民族勤勞儉樸、見利思義、仁民愛物、廉潔清白的品德,形成了及早施教、愛子以德、言傳身教、因材施教、寬嚴有度的教育原則與方法,留給了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由于社會歷史條件所限,兒童居高不下的死亡率、社會文化制度連同對兒童認識的局限,讓今天的我們?nèi)阅芨惺艿较热说男了崤c無奈。
近代中國家庭教育是在歷史的劇變中進行的。除傳統(tǒng)的家訓、家誡、家書等途徑之外,各地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著書立說,成立相應的機構,進行公開的討論與實驗,如嚴復、梁啟超、朱慶瀾、陳鶴琴、潘光旦等。中華悠久的家庭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救亡圖存下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與歐美教育思想的傳播,使近代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兩大變革:
一是打破以家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張家長尊重兒童獨立的人格與意志。一面對傳統(tǒng)的以家長意志為中心的教育模式進行抨擊,如陳鶴琴寫道:“我們中國的舊家庭對于子女是很嚴厲的,古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說,所以父權日重,而小孩子的意志日益淺薄,自由幸福也從此沒有了”。另一面高揚新的兒童教育觀:蔡元培主張“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原則,陳鶴琴主張要尊重兒童的獨立性,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千萬不要替他代做。人是自己的主人,父母應給與兒童更多的支持和關愛,積極地發(fā)揮兒童自己的潛能。父母要協(xié)助孩子更清楚地認識自我,要給與孩子更多的尊重和接納,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
二是近代知識分子對家庭教育的“救亡”任務抱有極大的自覺性,打破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局限,主張家庭教育面向未來、國家和社會。1906年嚴復在《蒙養(yǎng)鏡序》中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盛衰強弱,關鍵在于國民的素質(zhì),國民素質(zhì)的高低,取決于幼時的家庭教育。一些學者呼吁:“要曉得家庭非為過去而存在,實為將來而存在。我的子女,非為我而生于此世,為彼自身生活的向上而生,具有彼等自身應該負擔的責任。所以做父母的,應該把眼光注于將來,盡量使子女得健全的發(fā)展,絕不要加入絲毫自我的目的在內(nèi)”。“過去中國父母教育子女的目的就是揚名顯親、光大門楣。換句話說,是以個人主義和家族主義作為出發(fā)點的。他們并沒有想到教育子女要他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分子,國家良好的公民?!?/p>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婚姻和家庭結構有了巨大的變化,家庭教育無論在觀念理論上、政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不同于傳統(tǒng)以及近代家庭教育的特點,那就是逐步改變著不同階層間巨大的教育鴻溝。1950年6月1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國際兒童節(jié),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為兒童節(jié)題詞,《人民教育》刊發(fā)社論,對家庭教育的現(xiàn)實與任務進行了表達:“舊社會對待兒童的觀點、方法和習慣,現(xiàn)在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還占支配的勢力,打罵兒童的習慣在全國大多數(shù)家庭中還普遍存在……不能再將這類習慣看作只是個人的私事,社會應對這些舊習慣隨時加以批評、指責,同時對于父母們進行必要與可能的教育。改造家庭教育應列為我們教育上注意的項目了?!边@期間,馬卡連科、蘇霍姆林斯基等前蘇聯(lián)教育家的思想得到了傳播,如:家庭中要把愛的種子播種到孩子的心靈中,引導孩子愛父母、愛家庭、愛他人、愛祖國;保護兒童純潔的心靈;教會孩子思考,父母應當引導孩子去觀察大自然和周圍世界,發(fā)現(xiàn)其中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使孩子頭腦中長出“思考的翅膀”,“躍起求知欲”;家庭中要進行勞動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情感,尊重勞動,認識勞動是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其次是使孩子掌握多種勞動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
改革開放以來,在工業(yè)化、城市化、信息化進程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實施下,我國的家庭教育面臨著深刻的挑戰(zhàn)與機遇。家庭規(guī)模逐漸縮小,核心家庭逐步得到鞏固和擴大,家庭類型也越來越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單親家庭、留守家庭、兩地分居、跨國婚姻等逐步增多,這些都蘊含著家庭教育巨大的需求。在科教興國大背景下,隨著家庭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和各界人士的辛勤工作,家庭教育逐步得到重視。1995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提出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1996年,全國婦聯(lián)、教育部聯(lián)合頒布第一個家庭教育五年計劃。1998年全國婦聯(lián)和教育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全國家長學校工作指導意見(試行)》。2010年2月,全國婦聯(lián)、教育部等部門頒布了《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
自黨的十八大以后,家庭教育受到了更高的重視,中國家庭教育進入自覺建構期。2015年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教育事業(y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將家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教育、婦聯(lián)等部門要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019年5月,修訂了《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突出強調(diào)了“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兒童共同成長的過程”“尊重兒童成長規(guī)律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礎”等核心理念,指導家長認識到陪伴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學會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不用電子產(chǎn)品代替家長陪伴兒童,多與兒童一起進行親子閱讀。處理好多子女家庭的親子關系、子女間的關系,讓每個兒童都得到健康發(fā)展。
在這次疫情中,每個家庭的教育都得到了一次檢驗,對于問題和經(jīng)驗,家長們可以及時進行總結,為日后更加自覺地進行家庭教育奠定基礎。家庭教育本質(zhì)上是生活教育,過什么樣的生活,便受什么樣的教育。家長們可以過更自覺的生活,進行自覺的家庭教育,汲取千百年來所積累的豐富的、寶貴的教育經(jīng)驗,厘清自己的教育價值觀,遵循家庭教育得到驗證的原則與方法,如及早教育、愛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家長的教育要盡量一致、言傳身教等。在當下和未來,能夠使我們的家庭成為孩子們最堅實、最溫馨的成長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