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一職業(yè)被人們譽為是偉大而神圣的職業(yè),老師為了祖國的花朵辛勤付出,他們?yōu)樽约旱膶W生無私奉獻。但是,孩子們經常會用自己出乎意料的行為,給老師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與樂趣。
小學生“倒數(shù)第一”試卷火了,老師神發(fā)卷更讓人笑出聲來:段子手
最近一位小學生的語文試卷在網(wǎng)絡上火了起來,題目是拼寫拼音寫出漢字,明明是果樹的拼音,孩子卻不知道有有意還是無心寫成了狗樹。
老師改卷時看到這樣的答案也是哭笑不得。而老師想了想就在孩子的答案的旁邊畫了一顆簡易的小樹,并在上面配上了四個不一樣的狗頭,并且也配上一句:寫詞后讀讀,想想是否合理。這樣的改卷讓人不得不服,更讓人笑出聲來真是段子手師生組。
還有一道題目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都知道后一句應該填的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但是這為小朋友填的卻是我欲戀而風不在。對此老師也只能表示:除了學習不行,啥都會,都是段子手!
這樣腦洞大開的回答,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啊。這樣腦洞大開的孩子,家長你跟上他們的活躍的思維了嗎?
現(xiàn)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聰明,體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 ,你覺得呢
很多時候我們聽孩子說話或者看孩子家長就會疑惑道:為什么孩子會有這么大的腦洞呢?
1、 思維活躍
看得多就會想得多,想得多就會思維更活躍。我們以前只要在農村里跑,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每天看到的景色大多只能隨著四季而變化,而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
但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一個手機就可以看到全世界,可以說視野和知識面和我們那時候不可同日而言。
在這樣一個網(wǎng)絡信息全球化的年代,孩子們懂的東西確實會比以前我們懂的東西會更加的多,他們的想象力也會比我們更加的豐富。
加上孩子現(xiàn)在的玩伴更多了,并不局限是同班的同學或者是村里的小伙伴,還是一些網(wǎng)友。
2、 學習知識的途徑更多樣化
我們以前就是老師板書,或者是拿著課本來學習,現(xiàn)在幼兒園的上課都是用電子設備,不但有字還是動畫,可以讓孩子更立體的學習知識。而且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也比我們以前更高。
還記得小時候在農村上學,老師有時候就是到地里干完活褲腳都沒拉起來就來上課了。學識也很一般。
而孩子學習的途徑一多了,腦子里的想法也變得更多了。考試在答題的時候也比較隨意,想寫哪道題就寫哪道題,想寫什么就寫什么。
3、 孩子沒有這么聽老師的話
以前我們那是老師說一就是一,可以說老師是非常權威的,但是現(xiàn)在老師的權威性下降了,所以孩子不怕孩子,不太界限自己的思維,反而顯得更聰明更靈動。
老師評語:聰明但成績不好,家長怎么讓孩子把聰明用到學習上
1、 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
面對枯燥無味的事情,我們都會感到厭煩,更何況還是一個年紀還小的孩子。因為他們沒有興趣,所以他們在上課的時候專注力就會很低。老師在上課,學生在天馬行空。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當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那么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才能夠端正,這樣孩子才能夠自然而然的喜歡上學習。
2、 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孩子很容易被周圍的環(huán)境所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所以現(xiàn)在我們的家長也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比如說:家長辦公的時候不要太過隨意、家庭矛盾盡可能的避免孩子等,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會有學習的心態(tài)。
3、 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
斯科特·派克說過: 隨著自律的不斷加強,愛和人生經驗一并增長,我們會越來越了解自身成長的世界,以及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
習慣是培養(yǎng)出來的,當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時候,即使是沒有家長監(jiān)督和督促,孩子也能夠認真的學習。
所以家長需要培養(yǎng)孩子自律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面對孩子的天馬行空的想象的時候,家長第一時間不要生氣,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他們的想法和我們的是不一樣的,家長應該善于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