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為什么以前的孩子沒有心理問題,現(xiàn)在的孩子心理問題那么多?

我們的父輩,生活條件很差,還經常挨打受罵,卻很少聽說,誰誰誰抑郁了。
而我們的孩子,從小吃穿不愁,家人眾星捧月地伺候著,卻不知怎么就抑郁了。
是他們太矯情?還是意志力太薄弱?
其實都不是。
如果你多了解一些抑郁癥孩子的經歷,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之所以抑郁,除了跟先天基因、遺傳,和后天的學習生活壓力有關以外,他們的父母常常扮演著一個催化劑的角色。
明明是最愛孩子的人,卻傷孩子最深。
孩子出現(xiàn)抑郁,跟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關系很大。

孩子為什么突然就抑郁了?
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確診抑郁后,特別想不通的問題。
這里我會用3個孩子的故事告訴你答案。
父母的過度期待會壓垮孩子
鐘華,原本是個特別活潑開朗的女孩,她在讀高三的時候,突然抑郁了,一度有輕生的念頭,她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了爸爸,爸爸馬上帶她去了醫(yī)院,最后確診是得了抑郁癥。

當媽媽知道女兒生病以后,特別震驚,女兒一直很優(yōu)秀,也很開朗,怎么就抑郁了呢?
她一直很困惑,沒想明白原因。

爸爸之后的一段話,給出了答案。
爸爸說,媽媽一直希望女兒能拔尖,最好是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都拔尖,最后出國去哈佛,或斯坦福這樣的名校。
媽媽對女兒的要求一直很高。
當女兒考了全班前三,媽媽并不會表揚,而是問:那第一是誰啊,第二是誰???
當女兒考了第一,媽媽又會問,年級第一是誰?你在年級排第幾???
鐘華說,想變得更好,比考前十名,更折磨人,因為更好,并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你考得再好,家人都會說,你能考得更好。

像鐘華這樣,一路被家人逼著向前奔跑的孩子,還有很多很多。
中國父母,普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但現(xiàn)在的中考,高考,本就讓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父母的施壓,很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的壓力已經夠大了,父母要適當給孩子減壓。

破碎的家庭讓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支持
小平的父母離婚以后,她就很少在家里撒嬌了。
小平很喜歡擁抱,但在她的印象里,她沒跟爸爸擁抱過。
她很想念媽媽,她經常會模仿媽媽說話,然后錄在手機里,放給自己聽。

她的情緒很低落,卻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一直到她抑郁癥確診,她終于感覺一下子輕松了。
因為她的痛苦終于被看見了,自己不是矯情,而是真的生病了。
很多夫妻離婚以后,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變少,陪伴質量下降,孩子從家里獲得的支持越來越少,非常容易在外界壓力的作用下,引發(fā)抑郁。
夫妻之間,若真過不下去了,一別兩寬也是一條途徑。
但再怎么說,也不能忘了,夫妻關系可以解除,而為人父母是終身的職責。
陪伴和支持,既是預防孩子抑郁的法寶,也是讓孩子盡快走出抑郁的良藥。

巨大的壓力反差讓人猝不及防
蘇麒在大學里,兩次試圖輕生,大二第一次入院,他被診斷為重度抑郁。
到目前為止,已經四年過去了,他每天什么事都不想干,他唯一打發(fā)時間的方式就是打游戲,但就算是打游戲,他也很難從中獲得快樂。
蘇麒考入的是一所北京的大學,在進入大學以后,他發(fā)現(xiàn),家人再也管不著自己了,老師也不會逼你學習了,他的心一下子空了。

從一個壓力很大的環(huán)境,到了一個很寬松的環(huán)境,反差太大了。
但這只是表面的寬松,畢竟同學之間的競爭是客觀存在的,這是一種隱性的壓力,不易察覺。
這種表面輕松,實際壓力很大的狀態(tài),讓蘇麒陷入極度紊亂之中,狀態(tài)越來越差。
蘇麒不思進取的狀態(tài),讓他的父母很不滿。他們抱怨孩子太懶,太不懂事,直到兒子被確診抑郁以后,他們才恍然大悟。
媽媽特別自責,內疚,經常以淚洗面。

為了照顧兒子,陪兒子做治療,媽媽特地請假到北京照顧他。
但母子之間,經常是相對無言,而這種相對無言,親子間的溝通障礙,其實從蘇麒進入青春期以后就開始了。
蘇麒說,跟媽媽在一起,總是感覺怪怪的,他更想一個人待著。
父母的有效期,最多也就18年。
如果在孩子成年之前,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那么,等孩子成年了,出問題了,再來修復,就會變得特別困難。
對于抑郁的孩子,家庭的支持很重要,但如果家庭關系淡漠,父母即便想幫孩子,也無能為力。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習慣用自以為對的方式來愛我們的孩子,而實際上,那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就好像這部紀錄片里的鐘華,她多么希望媽媽多給自己一點贊賞,而媽媽卻一次次用“更高的要求”來回應她,她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越來越大的壓力。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認同和接納,而是各種逼迫、高壓、漠視和類似于“我這么為你,你怎么不……”式的道德綁架,這些都會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讓他們成為潛在的抑郁癥高發(fā)人群。

這部央視的紀錄片里公布了一個數(shù)據(jù):在我國,9-18歲的孩子當中,有15%患有抑郁癥。
抑郁離我們的孩子并不遙遠。作為家長,我們真的需要時時反思我們的教育方式。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我們如何對抗抑郁》,這是中國首部全方位解讀抑郁的系列紀錄片,強烈建議家長都去看看。
相信你看過之后,能找到與孩子相處的最佳方式,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抑郁,自信而陽光,健康長大。
與大家共勉!
大家好,我是蟲兒媽媽,多平臺原創(chuàng)育兒博主,時刻準備著,與8歲頑童斗智斗勇的中年girl,每天分享育兒干貨,及人生歪理。
注:以上圖片部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