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孩子網絡成癮(如果孩子有網絡成癮的行為問題,那最重要的是)
許多家長都反饋自己的孩子有“游戲上癮”“網絡上癮”的行為問題,即便限制上網時間乃至沒收手機都無法取得好的效果,為此深深頭痛。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首先,家長要明確“網絡上癮”的概念。孩子需要適當平衡學習與娛樂,家長不能過分要求孩子將所有精力用于學習。只有娛樂時間遠大于學習時間、游戲價值觀影響孩子社交和世界觀時,才能稱之為網絡上癮。而不是看到孩子玩了一下游戲就覺得孩子在進行不良行為。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網絡上癮?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的自我心理需求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例如與父母缺乏溝通、受到同學孤立或老師的忽視),造成孩子自我價值感的缺失,于是選擇到網絡世界里尋找價值認同和存在感。
就游戲方面而言,孩子可以通過“游戲中的良好表現”認為自己“很厲害”;而就社交方面而言,孩子可以為自己安排虛假的“人設”。同時,在網絡世界發(fā)言和接收信息,往往沒有太多的限制和監(jiān)管,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便會感受到“自由”的權利。
作為家長,我們想要糾正孩子的網絡成癮習慣,就必須從心理角度出發(fā),采取一系列行為措施。
1.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轉移孩子對網絡的注意力、引導孩子發(fā)掘自身的長處。
2.掌握溝通的技術:對于孩子網絡成癮的行為,是要“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憤怒地進行表達”。
3.客觀看待上網行為:網絡世界并非一無是處,即便孩子已經網絡成癮,對于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也是應該“減少”而非“禁止”,避免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互聯網發(fā)展時代,電子產品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并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正確引導孩子平衡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是每一位家長必修的功課。積極引導,耐心教育,才能讓家庭教育收獲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