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四年級,成績不咋地,于是給報了英語輔導班。英語成績提升的同時,倒是讓我也提升了不少。這一切,源于與老師的一次談話。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xiàn)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yè),家長你認可嗎?
一、聽說《共情式溝通》
送兒子去英語輔導班時,我被他的班主任叫住。班主任是個溫柔漂亮、說話細聲細氣的年輕女孩。突然被她留下,我心里有種莫名的緊張感,莫非兒子調(diào)皮搗蛋了?
簡單地寒暄之后,她切入主題,她問我兒子在家的表現(xiàn)。怎么回答?我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看我不作答,班主任接著說,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跟您溝通一下。
還是我捅破了窗戶紙,直接問她,是不是兒子在課堂上搗亂了?!皳v亂倒沒有,只是在課上有些交頭接耳,我提醒他的時候,他一直在笑?!?/p>
一定是那種嬉皮笑臉的笑吧?在與老師的交談過程中,老師問:會不會他是在引起別人的關注?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于是,我從孩子出生開始回憶。說實話,他長這么大,我與他爸對他的陪伴確實太少。他由奶奶帶大,小時候,奶奶經(jīng)常用:“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種話來嚇唬他,難道是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陰影?
了解了兒子的情況,老師建議我要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兒子,并且要從夸獎、贊美他開始,不斷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優(yōu)點。老師給我推薦了《共情式溝通》這本書,讓我看看描寫與孩子相處的那一段。
二、在書中找到共情
書的前言中,作者是這么寫的:
“當我還是個小學生時,父母總是爭吵不休,我常常獨自哭泣,心里想我真不幸。我母親很沒有安全感,總是過度焦慮,情緒極不穩(wěn)定。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天天長大。我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驚恐不安。這導致我發(fā)育遲緩,性格懦弱,在學校被人欺負……”
看到作者這樣描述自己的童年,同情心泛濫,就想關注他后來怎么樣了。后來成為很有名氣的心理咨詢師,并且告訴大家,要學會共情式溝通。
當看到作者說兒時被爺爺奶奶帶,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太忙時,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兒子小時候,正是因為我們太忙,才把他扔給奶奶的啊。
為了壓抑住兒時的寂寞,內(nèi)心因為有壓抑難受的情感而麻痹了自己,在后來的人際關系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于是,他成為一個遲鈍、沒精神、不活躍的孩子。害怕與人正面接觸,對世界、對別人關閉了心扉。
回想我兒子,也是經(jīng)常把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世界中,我經(jīng)常說他活在他的世界里。
當讀到作者說他變得畏畏縮縮、萎靡不振,而且還有了神經(jīng)質(zhì)地啃手指頭的癖好,身體病弱。又想到兒子的十個指甲沒有一個是完整的,全都快被他啃沒了,我心里不禁一驚!
作者又說他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我立馬想到現(xiàn)在都在反對的校園欺凌。我雖然沒聽兒子說同學欺負過他,可我心里仍然是害怕極了!
如何改變?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要用書中找到答案!
三、如何走進孩子心里
(一)、面對孩子,學會傾聽
還記得剛剛來上試聽課時,老師問我,知道為什么兒子的英語聽力成績不好吧?我說不知道,因為基礎不好吧!可老師告訴我,是因為兒子教室里的音響壞了。
我很好奇她是怎么知道了,那當然是我兒子告訴她的了!天呢,為什么我從未聽兒子提起過呢?老師反問,你用心傾聽過嗎?
是的,沒有!在《共情式溝通》里,作者提到了認真傾聽。傾聽孩子時,不要用你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說的“好”與“壞”,而是盡可能設身處地地努力傾聽!
作者還告訴我們,對于傾聽而言,最重要的是態(tài)度!溫情是傾聽的基礎。
反省自己,每當兒子給我說某件事情時,我都是心不在焉,并且我的眼神已經(jīng)給他傳遞:這有什么值得說的?兒子總是悻悻而去。我卻不以為然。
(二)、放下身段敢于展示缺點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并不是我們的附屬品。面對孩子,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我是你媽的態(tài)度。
讓自己成為那個讓孩子放松的媽。孩子雖小,但他同樣需要得到你的尊重!孩子需要平等,需要你放下身段去面對他。
每次孩子問問題,當我回答不上來時,總是搪塞過去。原來,我可以正視自己的不足,告訴孩子媽媽也不知道,但媽媽愿意陪你一同尋找答案。
作者告訴我們,誰都有一些缺點,越是不試圖掩蓋的人,周圍的人越是覺得跟他相處起來,可以放松。
(三)、關注、放大孩子的優(yōu)點
優(yōu)點?我從未注意過兒子身上有優(yōu)點!
英語老師說,你沒發(fā)現(xiàn)孩子的書寫很認真、很工整嗎?這個我還真沒發(fā)現(xiàn)。在我眼里,他向來是潦草慣了的!
當老師拿出兒子的作業(yè)條時,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寫得的確工整,簡直顛覆了我對他書寫的印象。
在書中,作者提到,你從不關注的東西,即使在那你也發(fā)現(xiàn)不了。是啊,我從未關注過孩子的優(yōu)點,怎么會發(fā)現(xiàn)他有優(yōu)點呢?
很多母親都會埋怨自己的孩子吵鬧,可果真如此嗎?若是拿孩子安靜的時刻與吵鬧的時刻做對比,真的是吵鬧的時候多嗎?不是,那是因為孩子安靜時,我們沒有關注,而當他吵鬧時,我們又過分關注了。
同樣,當我們只盯著孩子的缺點看時,又怎能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呢?
(四)、做一個正能量的母親
作者提到人們不喜歡負能量,開朗樂觀會更受歡迎。作者的母親,一直展現(xiàn)出焦慮、不安,給孩子傳遞了過多的負能量,也因此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發(fā)育。
在書中提到,幸福感是有恒定性的,生活幸福有益健康。有意識地關注有正能量、開心的事情,會讓人變得更加積極。
母親積極陽光,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在正能量的環(huán)境中,孩子也會幸福、健康。
……
總結:
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際關系。為了從人際關系中受惠,幸??鞓返厣睿钪匾囊稽c就是“相處起來讓人放松”。
《共情式溝通》不僅僅可以讓我們處理好親子關系,還可以有助于我們處理好與同事、朋友的關系。
在書中,作者提到了共情式溝通的8個關鍵點,以及10個方法,干貨滿滿。我們想做到更好地與人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記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