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孩子不聽話動不動就哭,這是不是你家娃典型的特征?
2歲寶寶為什么動不動就哭呢?這其實不是孩子8.9歲才有的行為表現(xiàn)。其實,這是孩子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因為那些事他做不好,就會有挫敗感。
而當他哭的時候,你會怎么處理?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 無視(不回應(yīng))
把孩子抱起來,坐在一邊,不理他。
孩子小,眼睛還沒有看你,你可能覺得他不哭,等他哭完了,抱抱他。
這個時候,你的關(guān)注點,就在孩子的身上,你不管在干什么,都要回頭看一下孩子,如果你不能回應(yīng)他,孩子就會一直哭鬧。
有的孩子看到大人不理他,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因為在他的潛意識里,只有他哭的時候,你才會關(guān)注他,他就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忽略的,沒有價值感,甚至還要傷害自己。
2. 學會使用“不回應(yīng)”
這個方法有兩個非常簡單的技巧:
在孩子哭泣的時候,你不能逃避,不能指責。
在孩子平靜下來的時候,告訴他哭這個東西是沒有用的,讓孩子冷靜下來,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同時,在這個時候,你要想到:
孩子一定是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我們的行為背后,是因為動機、任務(wù)、目標、需求被我們的看法和評價,或者說,我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對這個行為的詮釋和評價,就是我們對這個行為的價值判斷。
如果孩子的關(guān)注,只局限在某一個行為層面,比如: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你怎么這么調(diào)皮搗蛋?
而不會看到孩子的行為背后,是他這個行為所引發(fā)的某種動機,他會思考自己這個行為,并在思考,是什么樣的動機,引發(fā)了他的思考,使他的行為發(fā)生。
如果我們?nèi)ゲ稍L一個朋友,他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想法就是讓我去撿垃圾,撿垃圾也能賺到錢,還可以給我一個大紅包,那他肯定不會去玩手機。
但是假如我們不引導孩子,不教孩子怎么樣去撿垃圾,孩子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所以,在這里,我必須要告訴大家,雖然我們今天所講的內(nèi)容,可能會比較片面,但對于很多家長來說,確實是一個短視頻,但對于大部分的成年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孩子會有這樣的疑問:那你講的這些內(nèi)容,會給到我們一些什么呢?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覺得非常簡單,就是看書的時候,看見那些東西,就會忍不住去想,但是一看內(nèi)容,就會明白。
那這時候,可以告訴孩子,那些東西你看到了,你就想去看,你不看就想不想看,那么就可以和爸爸聊一聊,我們是不是很想看,因為那些書上的內(nèi)容對我們來說是很有趣的。
那么家長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告訴孩子,看書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一些基礎(chǔ)的字跡,我們以后還是要看,看完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字跡是有了,而且我們之前寫出來的字就是那么丑的。
3、少給孩子貼標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給孩子貼的標簽其實都是“馬虎”、“不認真”、“不認真”、“不認真”等等這些詞語。
那么你給孩子貼上這些標簽時,孩子就會變得不愿意接受,認為自己就是一個馬虎的孩子。
如果說是“馬虎”,那么家長就應(yīng)該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這種暗示下慢慢的改正。
4、貼標簽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經(jīng)常給孩子貼標簽。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是馬虎,要知道其實是孩子在意圖、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給孩子貼標簽。
好的標簽也能帶來好的正面的作用,因此家長應(yīng)該多多益善,給孩子貼一些積極正面的標簽,比如“馬虎”“不愛學習”“粗心大意”“自控力差”等等,而不是完全的負面評價。
5、批評不僅僅是懲罰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出錯了就立刻大發(fā)雷霆,甚至懲罰孩子,但其實批評孩子時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
比如,家長可以批評孩子“:”你做事可不是很粗心。“
5、表揚孩子要及時更具體
表揚孩子時可以說,你做事情的時候很認真,但是遇到不仔細的題目時就很粗心。
比如,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可以說,你在看‘佟大為”,佟大為在《人生海地》這篇文章中特別注意,應(yīng)該說,這樣的贊揚與批評能夠鼓勵孩子繼續(xù)保持閱讀的熱情,同時也能讓他知道,認真對待問題,認真對待一件事,是很重要的。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對于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成績的理解都是有限的,只有讓他們努力學習,才能不斷積累、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 END –
策劃:M T
作者:筱筱筱筱筱筱筱筱
編輯:番薯丫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
第一時間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