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qū)青少年心理輔導課程作為校外講座的重點教材之一,曾被多位學校、機構和網(wǎng)民稱為“冰葡萄實驗學?!薄?015年8月1日,南沙區(qū)區(qū)新培小學迎來了第二屆課程課程全面發(fā)展的日子。從之前的建議課程中,教練梁先生跟張俊偉說,送孩子到學校去就輕松了,其實是因為前一段時間,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到位。
“我是個挺優(yōu)秀的孩子,在我們學校那邊申請到了國家二級心理輔導,可是回家以后,我跟妻子都變了,但我也能理解?!蹦仙硡^(qū)青少年心理輔導課程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經(jīng)過4個月的輔導,如今兒子的情緒和行為已經(jīng)穩(wěn)定了很多,孩子的學習也在慢慢恢復正常。
愛孩子,從不是“一廂情愿”的好意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除了教授的問題,如今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產(chǎn)生了分歧。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與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于是把他們的觀點爭得面紅耳赤;父母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孩子就一定要遵從;孩子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父母就一定要遵從。
孩子的天性會覺得自己是為他人考慮的,他們也會考慮自己“爭強好勝”,有一種“我比誰都厲害”的心理,也更愿意聽父母的話。但是,對于不聽話的孩子來說,“我比誰都聰明”是他們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的。
當“我”想要自己做某件事的時候,或不愿意聽從父母的引導,而頂嘴的情況,并不是“我”想要做某事,而是“我不想再被命令”。那么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家的孩子,尤其是在性格叛逆期的孩子,總是“絕對服從”,或者是“特別倔”。
既然是這樣的情況,那么“我想讓他聽我的話”就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你想讓他聽話還是讓他聽你的話,都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否則,親子之間就會出現(xiàn)矛盾。
當孩子頂嘴時,你要意識到“這是人和動物一樣的生存問題”,也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如果父母總是一副“我都是為你好”的姿態(tài)去命令孩子,那么孩子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呢?
他會越來越叛逆
當孩子在2歲左右時,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并且開始區(qū)分自己和別人,這就是“自我意識的萌芽”。而從這個時候開始,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原來自己一直以父母的意愿和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他認為孩子理應聽從自己的,因此會有孩子反駁說:“為什么你們總是強迫我?”
而對于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還想要不給他們一點私人空間,其實是有一些道理的。
為什么在2-5歲之前,孩子很多事情還不會做,父母吩咐他的事情就非常的困難?孩子總是對父母說“不”,是因為他的大腦在快速發(fā)展,他的思維能力在快速發(fā)展,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接納,而不是命令式的口吻。
那么,當孩子和父母對著干的時候,家長要怎么做呢?
第一、首先要理解他們的行為,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溝通。
1.了解清楚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根據(jù)他們平時的表現(xiàn),來判斷他們需求。
比如說,你可以詢問孩子,“你想要這個玩具嗎?”“我有一個玩具,你可不可以給我?”“我想要這個小汽車,你可不可以給我?”“我想要那個小汽車,你可不可以給我?”“我想要這個小汽車,你可不可以給我?”
因為孩子處于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你的命令式的口吻,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刺激。
孩子會出現(xiàn)強烈的反抗,而且他們很喜歡被你命令式的語氣。
當你沒有做到和孩子有效溝通的時候,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一樣尊重,你就要把自己的意見、看法融入孩子的思想,跟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
當你的意見不適合孩子的時候,要懂得將自己的意見、看法向孩子核實,這樣孩子才會認可你的想法,真正愿意與你溝通。
3、“逼”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我認識一位父親,他家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叛逆非常嚴重。
父子倆長期在一起生活,親子關系非常緊張,好不容易動了起來。
但這位父親對待孩子的方式卻非常強勢,動輒打罵孩子。
這位父親說:
“我每天下班回家以后,都會陪著孩子,然后就是把孩子放到樓下的游戲房里,周末晚上和節(jié)假日,我也會帶著孩子去戶外運動,基本上白天都在小區(qū)里。
如果時間寬裕,我就帶著孩子去戶外運動,騎車、打球、游泳。
這位父親的想法很簡單,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要比同齡人更有責任心,更有愛心。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和父親一起去戶外玩,因為他覺得陽光比網(wǎng)絡更有意思,能讓他獲得力量感,所以不會太粘著父親。
而父親跟孩子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有研究顯示,如果父親跟孩子的關系比較親密,那么孩子患抑郁癥的幾率會增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