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想發(fā)火打他,發(fā)脾氣打他,你會怎樣做?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告訴我,女兒越來越不聽話,對于孩子各種要求總是一套一套的,對自己要求極其嚴苛,還會用媽媽平時吼他的方式來對待自己。
直到有一次,孩子放學回家說:“媽媽,我要喝牛奶”。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為晚餐多,媽媽一直在廚房忙碌,她忽略了孩子,給孩子倒了一杯牛奶過去。
孩子很生氣,打翻了牛奶,拿起杯子直接砸向了媽媽,媽媽嚇呆了,以為孩子遇到了壞人,趕緊將她送到了醫(yī)院。
孩子經(jīng)歷了什么?為什么要如此生氣?
她反問了一句,“不管怎么說,都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所以不吼他,你罵他,他就會長記性,以后就會對你不孝?!?/p>
父母認為自己是愛孩子的,所以要把孩子教育好。
實際上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愛是一樣的。
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說,她對自己的孩子,就是說他想要好好地把孩子教育好,讓他變得優(yōu)秀,那么孩子也會順從,那么結(jié)果就是孩子被培養(yǎng)成了一個討好型人格。
他給孩子立下了很多規(guī)矩,什么都不讓他做,讓他向著自己期待的方向發(fā)展,結(jié)果是父母累,孩子也不開心。
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會說,孩子應該聽話,不能忤逆父母的要求,否則會變得更加叛逆。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就會贏得孩子的心。
有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比如睡前一小時不能玩手機,而有的孩子會選擇用閱讀的方式閱讀來進行溝通。
對于已經(jīng)上癮的孩子來說,這個方式效果很好,因為孩子喜歡接受這種方式,而且還能獲得一種正向鼓勵,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有積極向上的動力。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只注重嚴厲地要求孩子,忽視、打擊孩子,孩子就會失去動力,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
“抓住癥狀,批評指正”,這樣一來,真正的解決了問題,沒有負強化訓練,孩子下次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舉個例子,如果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用手機,很有可能不是因為玩游戲,而是擔心孩子沒有自控能力。那么,父母可以通過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事”,什么是“不對的事”。
三、帶孩子進行有趣的戶外活動
當孩子想玩手機時,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走走。比如,去公園逛街、打打球、跑步、跳繩,讓孩子感受大汗淋漓的運動,當孩子在運動中感受到了快樂,自然就不會想到要玩手機了。
四、父母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孩子出生前,他們并不知道手機是什么,因為父母總在一旁玩,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手機是什么。
然后,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
總之,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父母相處中度過的,父母不僅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還要在孩子面前樹立權(quán)威,不要讓孩子有任何特權(quán)的接觸手機。
四、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出生前,一張白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他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整天手機不離手,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控制自己玩手機的行為,給孩子做好榜樣。
要求孩子不在吃飯時玩手機,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到不玩手機,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2-3歲的“寶寶叛逆期”,7-9歲的“兒童叛逆期”,12-15歲的“青春叛逆期”。
家長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叛逆期都會擔心,是不是沒有好好度過,才導致孩子的叛逆。
其實,家長的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因為在一些家長看來,孩子的叛逆期,只是想要反抗家長,讓家長妥協(xié)。
叛逆期的孩子,除了反抗和發(fā)脾氣之外,有時候還會故意和家長對著干,來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對的。
1、愛頂嘴
有的孩子是在青春期的叛逆期,被氣得很不想理的時候,就會和家長對著干,父母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來不愿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
2、易怒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只躁動不安的刺猬,隨時會噴發(fā)雷霆。
尤其是家里有二胎的家長,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總是少不了拌嘴,兩口子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吵得不可開交。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暴躁,頂嘴的毛病越來越多。家長覺得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對自己不利的,所以就會通過暴力的方式來制止孩子。
3、蠻橫無理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處事哲學思想,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更加成熟。他們之所以會與家長頂嘴爭吵,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