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漫游者在火星上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意想不到的碳信號。這聽起來可能會讓人很興奮,因為,在地球上,這種化學特征通常與生命有關。

上圖:好奇號漫游者看到的蓋爾隕石坑的史汀生砂巖地層。從這個地區(qū)鉆取的巖石樣本顯示出大量的碳同位素。
但是,在火星上,還是讓我們降低期望值吧 —— 它可能并不代表著外星生命。因為,還有其他非生物的方式可以讓這種碳到達那里。但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外星生命跡象,這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好奇號”漫游者多年來一直在鉆探巖石樣本,然后分析產(chǎn)生的粉末的化學成分。它能探測到的東西之一,就是不同同位素的比率 —— 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中有不同數(shù)量的中子。人們曾預計碳-13同位素是最常見的,但在最近的一次鉆探探險中,大約一半的樣本顯示出驚人的大量的碳-12。
最重要的是,碳-12通常被認為是生物化學的特征。地球上的生物利用碳-12來代謝食物,而植物利用碳-12來進行光合作用。這似乎表明,探測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火星上存在古代生命的證據(jù),然而,研究小組表示,我們只是對這顆紅色行星的碳循環(huán)還了解的不夠,無法確定。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克里斯托弗·豪斯(Christopher House)說:“在地球上,產(chǎn)生我們在火星上檢測到的碳信號的過程是生物學的。我們必須了解,是否同樣的解釋適用于火星,或者是否有其他的解釋,因為火星非常不同?!?/p>

上圖:這是好奇號火星車鉆的洞。這個地點的樣本顯示出高濃度的碳-12。
至于其他解釋,研究小組給出了關于碳-12來源的兩個非生物假設。第一種說法是,來自太陽的紫外光可能與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發(fā)生了相互作用,產(chǎn)生了富含碳的分子,然后沉淀在火星表面。第二個說法表明,太陽系可能在數(shù)億年前穿過了一個巨大的分子云,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碳-12降落到地表。
當然,還有第三個假設(生物假設) —— 生活在火星表面及下方的古老細菌會向大氣中釋放甲烷。然后,這些碳會與紫外線相互作用,轉(zhuǎn)化成更復雜的分子,創(chuàng)造出數(shù)十億年后“好奇號”探測到的碳信號。
盡管人們很想相信第三個假設,但研究小組警告說,非生物起源更有可能是罪魁禍首。在地球上適用的東西不一定適用于火星。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珍妮弗·l·特本布羅德(Jennifer L. Eigenbrode)表示:“最困難的事情是放棄地球,放棄我們的偏見,真正嘗試進入火星上的化學、物理和環(huán)境過程的基礎”。
未來的工作,包括最近抵達火星的“毅力”號所做的工作,可能有助于發(fā)現(xiàn)更多關于火星碳循環(huán)的信息,以及這種有趣的化學特征是否真的是生命存在的證據(jù)。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