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身邊的朋友說自己家的娃變得很愛告狀,比如同學上完廁所后不洗手、上課搞小動作等,家長擔心孩子總是這樣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另一方面也擔心孩子這樣做不利于好性格的養(yǎng)成,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對待。

據研究表明:幼兒園里每天會有60%的幼兒向老師告狀,甚至有些小朋友每天告狀的次數會高達5次。
對此,家長都很慌張,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做,主要是擔心不作為的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應對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幾招,相信會有效果的。

在此之前,家長需要先明白孩子愛告狀的原因:
如果家長注意觀察的話,會發(fā)現孩子們的告狀內容會集中在“打我”“搶東西”“違反規(guī)則”等方面,告狀的孩子主要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希望可以得到肯定與關注。
但是,對于孩子的這種做法,家長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一方面來說,孩子有這種心理是正常的,面對這種孩子,家長需要給予肯定,但是需要注意把握好度,以免過猶不及,讓孩子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

另一方面來說,孩子這種求關注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家長平時缺乏對孩子的關注,所以孩子才會這樣做,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關心。
具體來說,家長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01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
有些家長因為忙于工作或是其它的事情,因此就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注,這樣的話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而且有可能造成孩子喜歡做出某種行為來吸引家長的關注,比如愛告狀。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家長要做到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而且這樣做的話,會讓孩子有安全感,能讓孩子在愛里長大,有助于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
02
家長正確引導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如果家長完全忽視的話,可能會養(yǎng)成孩子愛告狀的性格,而且會逐漸演變成,不管大事、小事,孩子都會告狀的情況,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適時引導孩子。

比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有問題要先自己去解決,不要動不動就告狀,而且不能只看別人的缺點,還應該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等。
03
適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有時候孩子告狀,是為了尋求幫助解決問題的,所以,家長需要了解事實,如果確定孩子解決不了的話,家長就需要幫助孩子去解決。

不過,等問題解決之后,家長還是需要鼓勵孩子盡量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告狀”的方式。
此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供大家借鑒:
1. 當孩子向家長告狀的時候,家長可以這么回答:“我知道了,等我了解具體情況之后再處理,也謝謝你告訴我”,然后結束對話即可,這樣做是為了不滿足孩子的“告狀心理”。

當孩子的“告狀心理”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覺得告狀沒意思,下次可能就不會選擇這種方式了。
2. 和孩子約定好每月的告狀次數,比如,一個月只能告狀兩次,如果次數用完了,那孩子就不可以再告狀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改善孩子愛告狀的情況。

總之,家長面對孩子“愛告狀”的情況,不能完全置之不理,否則,會讓孩子養(yǎng)成“愛告狀”的習慣,但是也不能盲目責怪孩子,還是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其中,以上幾點就很值得大家學習,所以,家長真的可以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