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幼兒新生入園焦慮(幼兒園如何緩解新生入園焦慮)
又是一年“開學季”,我家若蘭小朋友也在這學期正式“入園”,成為一名幼兒園新生。不知不覺,若蘭已經(jīng)上幼兒園2個星期了。讓很多家長聞之色變的“入園焦慮”,在我家若蘭身上,壓根兒就沒有出現(xiàn)過。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tǒng)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yǎng),心理建設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tǒng)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lián)系我們。
每天早上,若蘭都會背著她的小書包,唱著“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或者“小呀么小二郎,背著書包上學堂”的兒歌,開開心心地去學校。通過老師發(fā)的視頻,也可以看到若蘭在校期間,玩得特別的開心。放學后我去接她的時候,她總是興奮地跟我分享老師今天又教了什么歌,講了什么故事,跳了什么舞,玩了什么游戲,還要迫不及待得表演給我看。
“入園”是每個孩子都會面臨的“成長的挑戰(zhàn)”,離開自己最熟悉和信賴的家人,乍然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獨自面對一群陌生的人,開始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環(huán)境的變化、人際交往、生活習慣和行為規(guī)則的變化,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進入幼兒園之后,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生活的內(nèi)容、形式、要求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老師除了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外,還會有命令和要求,這都使寶寶感覺受到了約束,很不習慣。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在孩子入園之前的一段時間里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準備訓練,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感受這一切的到來,讓孩子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在孩子入園之后,密切關注孩子的適應情況,出現(xiàn)狀況早發(fā)現(xiàn)、早調(diào)整,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只要家長準備充分,處理得當,就能夠通過這次“挑戰(zhàn)”,讓孩子實現(xiàn)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蛻變”。
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孩子“獨立生活”無壓力。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每天有一大半的時間,需要離開父母的照顧,自己“獨立生活”,獨自處理和老師及小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所以,家長需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孩子入園之后“獨立生活”的時候才能無壓力。
首先,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現(xiàn)在一般家庭都只有一兩個孩子,一大家人都圍著孩子轉,孩子往往被過度照顧,吃飯、穿衣、上廁所,所有的事情都有家長代勞,孩子只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行。但是,進入幼兒園之后,這些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做。如果孩子不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就會增加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壓力,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所以,需要父母提前訓練孩子自己上洗手間、自己吃飯、穿衣。這樣做不只是為了給老師減少麻煩,更是為了增加孩子入園生活的自信心。
寶寶在未入園前如果能夠獨立地完成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能幫助別人,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好習慣。那么,入園后,勢必會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同與欣賞,孩子也會更有成就感,更愿意去幼兒園。
其次,培養(yǎng)并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上幼兒園是孩子的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進入幼兒園,孩子需要和家人以外的很多人長期相處,要獨立處理和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這會讓那些膽小內(nèi)向、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很有壓力。寶寶渴望友情,但是有時候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系,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也會產(chǎn)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
對于即將入園的孩子,父母要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與同年齡段的小朋友一起游戲,擴大孩子的接觸面,讓他結識多一些新的小伙伴,鼓勵他主動地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鼓勵孩子與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還可以讓他帶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讓他當個小主人,這對于他以后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很有幫助。
在孩子正式入園前,最好幫助孩子認識一兩個同一個班級的同伴,這樣,孩子在進入幼兒園時,班級里有熟悉的同伴,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會減少很多,能幫助寶寶更好地適應入園生活。
最后,把孩子的作息時間調(diào)整到和幼兒園同步。入園后,孩子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莫過于家里和幼兒園生活節(jié)奏的迥異。家長最好能夠提前1個月,了解幼兒園一日生活,如:早上入園時間、上下午吃點心的時間、午餐時間、午睡時間等,然后在入園前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習慣調(diào)整到與幼兒園一致,提前在家進行“實戰(zhàn)演習”,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另外,很多孩子都沒有午睡的習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這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家長最好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給他養(yǎng)成午睡習慣。
許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著、拍著、哄著才能入睡,而幼兒園的老師不可能守在每個孩子身邊,因此孩子入園后會不適應,一到午睡時間就特別想媽媽。家長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前,就要培養(yǎng)孩子獨立入睡的能力和習慣。
提早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心中有“底”不慌張。
入園,是寶寶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他會面臨很多挑戰(zhàn),身邊沒有熟悉的家人,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沒人整天圍著自己轉;要在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老師、小朋友相處;吃點心、玩玩具都得等待和排隊… …突然面對這種巨大的變化,孩子自然很難適應。所以,家長有必要提早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孩子心中有“底”,適應起來就要容易得多了。
首先,帶寶寶提前熟悉新環(huán)境,解決孩子內(nèi)心的焦慮。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來到陌生環(huán)境時,會產(chǎn)生恐懼與排斥感。幼兒到了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對環(huán)境會有一個探索適應的過程,在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恐懼與不適應。如果條件允許,父母不妨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觀,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環(huán)境,看看玩具、娛樂設施,宿舍、教室,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好感。
我家若蘭上的是我們小區(qū)門口的幼兒園,之前我就經(jīng)常帶她到幼兒園門口玩,讓她觀看小朋友們的上課、玩耍。今年5月份的時候,我給她報了這家幼兒園的親子班,陪著她一起上課,陪她熟悉幼兒園的內(nèi)部環(huán)境,認識了幼兒園的好幾個老師,還和親子班的好幾個小朋友成為了好朋友?,F(xiàn)在她們班里,有1/3的孩子,都是若蘭在親子班的“同學”。熟悉的環(huán)境和熟悉的人,大大緩解了若蘭的入園焦慮。
沒有參觀條件的話,家長也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幫助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平時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上幼兒園”的游戲,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兒園作為游戲,孩子就不會害怕了。
其次,讓孩子對幼兒園有認知,激發(fā)對幼兒園的興趣。小寶寶并不知道幼兒園是什么,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靜隨意地跟寶寶談論幼兒園,比如:幼兒園是個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學習的地方,每個寶寶長大了,都要去幼兒園。幼兒園很漂亮的,有很多好玩的玩具,還有很多和你一樣可愛的寶寶,你們可以一起玩… …也可以說說自己上幼兒園的事情,盡量講些溫馨的,不要給寶寶壓力。要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是一個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兒園中做什么,逐漸建立起“幼兒園”的概念,讓他對幼兒園產(chǎn)生美好的向往。
常常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講講幼兒園里有趣的故事,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對幼兒園產(chǎn)生好感。需要注意的是,對寶寶講時,要實事求是,切記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動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誤以為幼兒園是一個像游樂園一樣的場所,玩過了就可以回家,不要夸大幼兒園有多好多好,免得孩子在入園后,心理落差大,反而認為家長騙他,不愿去幼兒園。
最后,提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心中有“底”不慌張。在家時,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心,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沒有約束,也不懂什么是紀律和規(guī)則。而進入幼兒園后,孩子面對的不再是全家人對自己的精心呵護,而是和其他同齡伙伴一起生活、學習,一起分享老師的愛,一起分享園內(nèi)的所有設備、玩具,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集體進行的,有許多規(guī)矩紀律,例如:上廁所要排隊,外出要列隊行走等,這和在家中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有天壤之別,所以說幼兒會產(chǎn)生各種不適應。
要想孩子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要做好孩子入學前的生活上的準備及做好幼兒心理建設。家里也要給寶寶定一些小規(guī)則,例如:吃飯前一定要洗手,起床后要自己疊好自己的被子等;把寶寶要入園當作家里的一件喜事來討論、迎接:“我們寶寶長大了,要到幼兒園里去學本領啦!”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件高興的事,使等待入園的過程充滿了樂趣;在和鄰居朋友們玩耍時,對已經(jīng)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表示贊美和羨慕,讓孩子對上幼兒園產(chǎn)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效應。
家長的心理建設也很重要,家長“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孩子上幼兒園,不僅是孩子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對家長也是一次考驗。有些家長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tài)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一個有趣、安全的地方。當家長傳遞焦慮情緒時,孩子只會更加焦慮。所以,家長的心理建設也很重要,只有家長“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首先,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入園焦慮問題。爸爸媽媽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shù)膸椭嫌變簣@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其次,家長要充分信任幼兒園的教育。孩子剛到幼兒園一定會經(jīng)歷一段適應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可是第二、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上學了。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孩子第一天還比較有新鮮感,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那肯定是要哭鬧的。這個時候家長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而是要盡量相信幼兒園,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對幼兒園的喜歡,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的。
最后,家長要充分信任孩子的老師。幼兒園里的老師都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了解幼兒的心理,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家長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對老師會是良好的激勵。
多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美好”生活,將進步轉化為心理能量。
當然,也會有一部分家長,前期準備不足,導致孩子入園之后,適應起來非常慢,這時候也不要著急,趕緊“補救”,還不算晚。
首先,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送寶寶去幼兒園時,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開心玩,下午放學時媽媽會來接你的?!焙⒆觿偵嫌變簣@時,家長最好準時去幼兒園門口等孩子下課,接孩子回家。孩子回家以后一定要多說“媽媽很愛你,老師也像媽媽一樣喜歡你”,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其次,用故事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在孩子入園初期,老師每天都會在家長群里分享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在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匯報孩子一天的表現(xiàn)。家長可以把這些事記下來,然后采用講故事的辦法來跟孩子交流,讓孩子在故事中重溫一遍幼兒園內(nèi)外的生活,他會覺得很熟悉,很親切,最終漸漸擺脫對上學這件事的莫名恐懼。
再次,和孩子一起回憶幼兒園的美好生活。在與孩子交流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導向,要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孩子交流,不要總是問 “有小朋友打你嗎?”、“有人搶你的玩具嗎?”等消極性的問題,這會讓孩子不愛上幼兒園。要多提一提新鮮的、開心的事,比如:你今天有沒有認識新朋友?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多聽聽孩子講幼兒園的趣事,并表示很想聽,很關注,讓他感到上幼兒園是很光榮的事情。多與寶寶談幼兒園的生活,讓他表演所學的兒歌舞蹈,這樣,不僅滿足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提高了他上幼兒園的積極性,更讓每個孩子學會了分享和展示自己,并從中體會到了分享的樂趣,這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最后,多鼓勵孩子,多表揚孩子的進步。關注寶寶每天的心情,及時跟寶寶溝通,了解情況。作為父母應安靜、詳和地傾聽孩子的話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
另外,也可以向幼兒園老師詢問當天的情況,當天事當天要做到有數(shù)!家長應在和老師溝通的基礎上,從正面引導幼兒,如:“今天你得了一個小五星,真棒!明天我們還去幼兒園,得一個大五星好嗎?”、“老師說你真乖,可喜歡你了?!薄敖裉旌驼l做好朋友了?”……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多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幫助孩子和老師、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會讓孩子感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將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家長做足準備,放松心態(tài),就能輕松化解孩子的“入園焦慮”,讓孩子愛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