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沉迷游戲,您是怎么引導的?(如何教育沉迷游戲的孩子)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guān)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wù)經(jīng)驗總結(jié),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游戲”家長們?nèi)缗R大敵,甚至在不少家長的眼中 游戲=“精神鴉片”
“學習成績下降,游戲害的”
“孩子叛逆不聽話,游戲害的”
“孩子上課不聽講,游戲害的”
孩子一玩起游戲來,就像上癮一樣停不下來。但學習的時候,經(jīng)常堅持不了幾分鐘。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啥大多數(shù)孩子都愿意熬夜玩游戲,卻很難像玩游戲上癮一樣去學習?
那么今天,我想跟家長們聊聊這幾個問題。為此全文分為三個部分,來聊聊這幾個問題
01◆ 為了讓你沉迷游戲,游戲設(shè)計師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02◆ 當我們在沉迷游戲的時候,我們在沉迷什么?
03◆ 如何巧用游戲機制,讓孩子對學習像是對游戲一樣上癮?
全文4578字,內(nèi)容詳細、篇幅較長、耐心閱讀必將收獲滿滿,趕時間的家長可以下滑至自己關(guān)注的部分進行閱讀。
01 為了讓你沉迷游戲,游戲設(shè)計師用了哪些心理技巧?
根據(jù)《2021年中國游戲行業(yè)產(chǎn)業(yè)報告》數(shù)據(jù)
去年中國游戲中收入為2558.19億元,用戶規(guī)模達到6.56億人
其中手游用戶(移動游戲)收入2255.38億元,為用戶占比76.08%
這是什么概念?
手機游戲一年的收入,比近四年的電影票房總收入加起來還要多100億左右
平均每個玩家在手游中消費452元
考慮到二八定律和一部分白嫖黨玩家(只玩游戲不花錢)的存在,也就是說平均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游戲消費在1300元以上,其中又有多少孩子拿著爸媽手機給游戲裝備充值的呢?
相信不少玩過游戲的家長朋友們,都會在剛接觸某一款游戲時,看到一個共同的特征:首充禮包
這個禮包非常優(yōu)惠,從一分錢到幾塊錢不等,裝備之齊全、性價比之高,僅次于白嫖。
是不是此刻也能感受到,游戲設(shè)計者們正透過手機屏幕在沖你叫囂著“再不買就買不著了”
但是為什么禮包價格價格這么優(yōu)惠?難道天底下真的有掉餡餅這樣的好事嗎?
這在心理學中被稱作“登門坎效應(yīng)”又稱得寸進尺效應(yīng),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這在心理學中被稱作“登門坎效應(yīng)”又稱得寸進尺效應(yīng),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比如說,我直接問你要“微信轉(zhuǎn)賬300塊”,你可能會拒絕。但如果我現(xiàn)在只想問你要3塊錢買根冰棍吃(甚至更少),那么你很可能會同意。首充禮包也是如此,當你花費幾塊錢購買了禮包,相當于跨過了游戲給你的第一個小門檻那么接下來就會有更多的幾塊錢的活動禮包、十幾塊錢的月卡禮包、幾十塊錢的限時打折禮包在等著你而當你在游戲中體驗過/看別人體驗過,更高級的裝備、更華麗的特效、更外表美觀的皮膚以后,你就會對原始的、普通的、低等級的賬號看不上眼了。
(上下滑動閱讀“登門坎效應(yīng)”詳細介紹)
你的每一次購買都只會維持原樣或者提升,卻并不會下降,這就是“棘輪效應(yīng)”
人類消費習慣形成后,容易向上消費升級而難于向下消費降級,且短期內(nèi)難以調(diào)整
也就是說,當你享受過高消費的快感之后,你越來越難以被滿足,你的消費也會越來越高,所以手游設(shè)計師們會不斷送出各種標著限時、貴族專享、特級的禮包,刺激你的消費欲望
登門坎效應(yīng)會讓你慢慢充值消費
棘輪效應(yīng)會提升你的消費水平
但這對于設(shè)計游戲的那幫人來說,還只是完成了一個小目標
只有這兩條還是遠遠不夠的,這不足以讓那些“年輕”的玩家們上頭,如何讓玩家們上頭?這又不得不提到“稀缺效應(yīng)”了。
越稀缺的東西,人們的購買意愿越為強烈,所以在游戲中會出現(xiàn),人為制造的時間或數(shù)量上的稀缺道具,絕版限定、全服限量等等。
如果給稀缺再加上一個不確定性,就會有無數(shù)玩家為之瘋狂,這就是許多游戲的標配,甚至是被稱之為游戲賺錢的“生命線”:抽獎系統(tǒng)
在此之前,你還需要了解一組關(guān)于鴿子的實驗
當你看懂了這個實驗,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游戲會讓你沉迷、上癮?
第一個實驗:
把一只鴿子放在一個特殊裝置得到箱子里,如果鴿子觸動按鈕,就會掉落食物
鴿子很快就會掌握這個技巧,這是一個簡單的正反饋
目的是通過獎勵培養(yǎng)鴿子的習慣
第二個實驗:
將箱子改成一分鐘之內(nèi),只會掉落一次食物
鴿子開始會不停的按按鈕,漸漸的鴿子會慢慢降低規(guī)律,變成一分鐘左右觸動一次,這證明面對有規(guī)律的獎勵,鴿子會利用規(guī)律改變自己的習慣。
第三個實驗:
特殊裝置的箱子變成,按下按鈕后隨機掉落食物,可能點擊詩詞按鈕,只有2-3次掉落食物
那么,這次的實驗結(jié)果是,鴿子開始瘋狂地、不停地點擊按鈕。正是因為不確定性會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產(chǎn)生快感,這讓鴿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這就是心理學中非常著名的實驗“斯金納箱試驗”如果我們把箱子看作是游戲的抽獎系統(tǒng),而實驗體看作是我們?nèi)祟惸兀?/p>
(上下滑動閱讀)
稀有獎勵擺在眼前,每次點擊都是未知的獎勵,吸引著玩家一次又一次點擊抽獎的按鈕,為游戲開發(fā)商們帶去了巨大的收入,但抽獎這種概率學問題,理論上多少概率的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
土豪氪金百萬,不如歐皇一發(fā)入魂,也是常有的事。
為了能多割韭菜 為了能照顧玩家體驗,大部分抽獎都會有保底機制。
可千萬不要覺得游戲公司是良心發(fā)現(xiàn)了,保底機制只會讓游戲公司賺更多的錢,因為“目標效應(yīng)”
你為了完成既定目標而迸發(fā)出強大的意志力,就是目標效應(yīng)。保底機制的存在就是給你設(shè)置了一個目標(就像是給拉磨的驢子綁上胡蘿卜,接下來,這頭驢子會不知疲倦地走上一圈又一圈,完成目標任務(wù)。)
而游戲中的目標效應(yīng)主要體現(xiàn)在,例如:達到某個段位、完成某種成就等等
當你越接近這個目標的時候,你就越有動力去做這件事情,游戲版本更迭,又會有新的目標出現(xiàn),如此循環(huán)往復。
游戲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設(shè)計同時會涉及多個心理技巧,很多游戲公司都會高價聘請心理學專家,研究人們攀比、從眾的心理,刺激大眾消費。
所以說:“游戲比你更懂你孩子、更懂你自己”
02 當孩子在沉迷游戲的時候,究竟在沉迷些什么?
如果你問孩子為什么玩游戲,孩子會回答“游戲好玩”
那么游戲為什么會好玩?
首先是因為:及時反饋
游戲中的所有操作都是及時反饋的,你的每一次攻擊、補兵、擊殺,都會得到游戲的及時反饋和獎勵,游戲中的每一局得分、等級、評價都體現(xiàn)著玩家的游戲操作水平。
在特效畫面和游戲背景音樂的激勵下。你會加倍努力、全神貫注不斷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及時反饋就是游戲好玩的點。
其次,許多游戲中的任務(wù)往往具有一些挑戰(zhàn)性
太簡單會喪失樂趣
太難則會直接勸退
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wù)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擾,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玩家將會進入到一種“心流”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你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滿足,這就是有習讓人感到快樂最本質(zhì)的原因。
心流狀態(tài)的存在有5個前提:
1. 得到及時反饋(反饋)
2. 具有清除的目標(目標)
3. 具有一定的規(guī)則(玩法)
4. 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機制)
5. 自愿且喜歡的活動(主動)
在這種狀態(tài)下,你的大腦會極度興奮,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注意力高度集中,反應(yīng)速度提高,各種感官能力也會提升,往往可以完成很多不可思議的操作。
這種感覺可以維持幾個小時或幾天,這也就是我們所享受的游戲樂趣,當然下棋打球、工作、學習都能達到這種狀態(tài)。
但是長時間體驗游戲的這種感覺,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游戲上癮
游戲上癮會讓家長病急亂投醫(yī),甚至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某些“戒網(wǎng)癮”特殊學校。
雖然目前很多游戲都有防沉迷系統(tǒng),但俗話說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辦法總比困難多”,與其和孩子斗智斗勇,家長們不妨把學習和游戲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游戲中值得借鑒的地方,讓學習變得和游戲一樣有趣。
03 如何巧用游戲機制,讓孩子對學習上癮?
我為什么說學習和游戲一樣可以上癮,怎樣才能讓學習變成像游戲一樣上癮?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看法:
大家回憶一下玩游戲的過程,初次接觸,很新鮮很有趣,精美的畫面,動態(tài)的人物,你情不自禁的就想上手來幾盤。
一開始玩呢,游戲給你的設(shè)定就是個新手,游戲給你安排的任務(wù)也相當簡單,你能相當順利的解決這些困難;
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難度一點點升級,但恰好是你能接受的程度,你可能在打怪的路上失敗,沒事,這個失敗不足以挫傷你的信心,反而會激起你征服的欲望。
于是,你就這樣一直練習,一直挑戰(zhàn),一直解決恰當難度的問題,一直都享受著樂趣。
一個讓孩子上癮的學習機制,也是這樣子的。
>>>>一、在大框架下,讓孩子自主選擇要學習的內(nèi)容
提高英語、語文、數(shù)學成績都是一個大框架,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學好英語的各項能力進行拆分:豐富詞匯量、扎實語法、廣泛閱讀、聽力輸入、口語表達、寫作輸出等。
孩子根據(jù)拆分出來的能力選項,自主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方向。
自主選擇會削弱孩子對學習的逆反心理,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這樣學習效率也會高。
>>>>二、設(shè)定關(guān)卡和挑戰(zhàn),并及時反饋
游戲?qū)⒔K極目標分解成多個層級小目標讓玩家一步步實現(xiàn)。對于孩子學習,也可以進行這樣的分級操作
比如孩子語文不太好,家長就可以把期末考試大目標拆分為四個階段小目標。
第一階段:掌握課文基礎(chǔ)知識:字詞句的學習。
第二階段:進行大量課后閱讀和讀書筆記整理。
第三階段:繼續(xù)大量閱讀,同時進行昨晚訓練。
第四階段:最好期末復習。
此外,家長可以做一個目標進度表貼在家里客廳墻上,認真記錄孩子每個階段的完成情況,讓孩子清晰看到自己完成的進度,做到及時反饋,可與獎勵孩子小紅花等。
總之,作為家長,要切記給孩子設(shè)定的目標不能太長遠。
>>>>三、允許孩子降級體驗
孩子不愛學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多次嘗試后依舊沒有成功,慢慢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給孩子設(shè)定的目標都難以完成,這是要考慮 調(diào)整目標,降低難度。
比如:孩子英語閱讀理解不好,每次做試卷的錯誤率都達到80%,這時候家長就需要跟老師溝通,尋找適合孩子水平的試題,讓孩子能做對70%,練習一段時間后,在慢慢加大難度。
>>>>四、設(shè)定清晰的目標
將每次的目標拆分為可執(zhí)行的小目標,讓孩子清楚明白每個階段得小目標是什么,并為之方向努力。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語文成績不好,根據(jù)時間節(jié)點拆分為4個小目標。
不要讓一句“我是為了你好”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去讓他們成為做試卷的機器。
引領(lǐng)學習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形成適合自己的良好學習習慣。
寫在最后
現(xiàn)實社會中,傳統(tǒng)的學習家長會花巨資為孩子報有很多類型的輔導班。
但現(xiàn)實中,孩子玩游戲,有多少家長給報輔導班的呢?
我一直堅持這個觀點,“游戲?qū)τ诤⒆觼碇v就是學習。
如果我們能引導孩子在游戲中學會學習,想想,那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在歡樂中,在玩的狀態(tài)中,完成了有價值成就感的學習。
這樣的學習需要你去推拉搖移嗎?像玩游戲一樣去學習,還需要你去催促和監(jiān)督嗎?
如果想讓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們首先引導學習者樹立一個他自己認可的至上目標,更要樹立一個學習是可以像游戲一樣快樂的信念系統(tǒng)。
否則,我們無法從最根本的層次上處理好學習。
否則,我們處理的更多是有關(guān)學習方面的東西。
我們成人,需要從內(nèi)心認同,孩子是愛學習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并且,我們要從行動上予以踐行。
行動上如何踐行?行動上尊重是最好的踐行,行為上做好孩子的正向榜樣是最好的引領(lǐng),也是保障。
千萬不要口頭上說,學習很重要,自己找很多的理由自己不學習。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最關(guān)鍵的是成人的引領(lǐng)。
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和社會,如果成人不能做的,或做不到的,我們都沒有理由要求孩子做到。當然,家庭的環(huán)境,父母的作用,更為重要,更為關(guān)鍵。且無人能夠替代。
愛和價值成就感是所有上癮的必備條件,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上癮,該怎么做?想必,看完今天的推文,我們在座的父母和老師,該有個大概的想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