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叛逆期媽媽怎么辦
“青春期的孩子媽媽,您可真不‘糊涂’,很多年,跟我抱怨說,孩子哪還叛逆?她真是我的心肝寶貝,說不得罵不得,一說就哭?!?/p>
曾經,劉女士對女兒的處境感到疑惑,她沒有想過女兒會變成這樣。她總是替女兒著想,對女兒實行威逼利誘,但女兒的不配合和叛逆,仿佛成了她在青春期里遭遇的最大的障礙。
劉女士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崩潰,女兒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媽媽也想盡辦法想要改變孩子,但她卻無從下手。劉女士嘗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收效甚微。劉女士不知道如何讓女兒愿意跟她說話,她很擔心,女兒的心思早就會跑到了別的地方去了。
另外,劉女士也很困惑,自己的女兒小時候很乖巧,從來不讓父母操心,為什么進入青春期以后,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她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和自己的爸爸聊天和分享自己的心事了,她變得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關注自己的成績了,她開始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也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覺得自己說什么都不對,和父母交流變得困難。
有位媽媽分享了她女兒的一個小故事。
一天早上,這個小姑娘起了床單準備要穿裙子,但是媽媽發(fā)現自己的裙子臟了,而且不想給她買裙子。她就和媽媽說,媽媽,我覺得我穿裙子不好看,你能幫我洗嗎?媽媽就說,我哪那么多條子,你都給我買了嗎?
但是她卻說,你為什么不聽話,你想穿什么裙子,你就給我穿什么裙子。她說,我都這么大了,不該做主,我不聽你的。
第二個案例中,其實我沒看到這個孩子因為穿奇裝異服而變成“瘋子”的案例。
她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覺得不被父母尊重。她小的時候,父母覺得她還小,不懂得那么多的道理,根本不懂什么是愛,不知道穿什么,他們根本不懂什么是道理。長大以后,當她不再穿什么,她穿什么,她自己去找父母,她不再去找她自己的父母,她不再信任,她失去了自己的“做主”,失去了自我,所以她會有一種反抗的意識。
于是她通過另類裝扮來引起別人的關注,這是她的做法,雖然她可能故意做出一些夸張的行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但是她不這樣做,她不想被同學看見,只是因為這件事引起了她的不舒服。
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也意味著開始進入了“社會身份認同”的重要時期。
在心理學上,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首先從“我”的角度來思考的,
如果他在這個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身份認同”,成年后他仍然沒有形成獨立的人格,依舊會依賴于他人,那么他就會變成一個依賴于別人的人,從而導致他人格的不成熟。
所以說,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是在所難免的。
青春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轉折點,
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慢慢走向成熟,會形成自己的個性化,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從小時候起,
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意識,
所以他們會努力想要擺脫父母的掌控,
想要自己做決定。
但是,此時的他們還是孩子,
雖然父母會給他們自由,但也需要引導他們走向成熟。
如果孩子早戀,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
1、 肯定孩子
很多父母會因為擔心孩子早戀而批評、指責孩子,
但是父母們要知道,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在情感上去肯定孩子,
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
作為父母,應該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而不是一味的打罵,
這樣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2、 尊重孩子
作為父母,有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
因為工作的原因,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了,
作為父母,應該去尊重孩子們,
這樣的結果是,
孩子們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了。
其實和孩子成為朋友,還是要學會尊重孩子們,
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去對待,
這樣不僅能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還能讓孩子學會如何尊重他人,
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加自信,
在溝通的時候,才會更加的得體。
我們常說,和孩子做朋友,其實是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
如果我們總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
那么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的不適,
他們會覺得父母非常的專制,總是對自己唯命是從,從來都不尊重自己,
所以孩子們才會更加叛逆,
因為他們覺得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從來都是用命令的方式跟自己說話,
而這種相處方式,會讓他們覺得非常的壓抑,
所以說青春期的孩子們,
需要多和父母相處,
因為在青春期的時候,
親子關系是會被改變的,所以說溝通是必須要有的,而這也是作為父母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