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家庭培養(yǎng)孩子的焦慮
近期,新中產父母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孩子們父母焦慮的點。
01 全家人的焦慮,是我們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 最近,關于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似乎成為熱搜,在每個人的口中,都是對這個話題的討論,有很多網友總結自己的觀點。
一、中國式教育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養(yǎng)”著,以至于他們在不需要思考的時候,就能靠著父母給的答案去下結論。
“中國式父母焦慮”的罪魁禍首之一便是中國式教育,其背后的根源往往是這種焦慮。
在中國式父母的教育之下,父母總是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學習成績,究竟是為了什么。
有一次,我與我初中同學聊天,他也是帶著“中國式家長”的眼光,想了解更多關于孩子的問題。
他說,他家的孩子從小到大,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以父母的意見為指導。比如什么事應該怎么做,什么事應該怎么做,什么時候應該怎么做,什么時候應該做………………
他還說,他孩子的成績很不錯,但自從進了初中后,成績就開始波動。如果不及時調整,他自己就會很快變得很煩躁,而且脾氣很暴躁。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成績下降了,就會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有問題,會覺得自己付出很多努力,但是沒有結果。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會感覺自己的努力被辜負了。
這對他們來說,已經喪失了信心。
在每次考試之后,即使成績有所進步,也是沒有改善,甚至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問題。
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努力,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考試中沒有盡全力,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失敗。
而且,這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信心,變得越來越差,影響考試發(fā)揮。
學生成績出了問題,大多數家長都會選擇打罵孩子,企圖通過打罵的方式,逼迫孩子快速提高成績,但是卻忽視了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導致孩子厭學現象的發(fā)生。
那么,家長應該怎樣才能在學習中找到孩子的樂趣呢?
找到孩子的樂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力
首先,了解孩子厭學的真實原因
有很多家長在發(fā)現孩子厭學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給孩子報補習班或者找家教。但是這些方法在孩子身上都是沒有用處的,反而是讓孩子更加討厭學習。
孩子討厭學習這件事情,主要原因也有兩個,一是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樂趣,二是孩子的學習方法沒有掌握好。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這些原因,那么我們就能對癥下藥。
給孩子找一些像游戲一樣的學習資源,比如說一些簡單的拼圖,一些思維導圖,還有一些互動游戲等等,這些資源都是孩子可以接受和選擇的,那么孩子就不會討厭學習。
當孩子擁有這些學習資源時,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會慢慢的變強,自信心也會慢慢的提高。
這個時候我們再去發(fā)現孩子身上的其他的閃光點,比如說:愛畫畫,愛看書等等,孩子就會從這些地方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自信,就會慢慢地從這里面走出去。
我們會發(fā)現有很多孩子就是因為父母從小就沒有培養(yǎng)他的這種能力,所以孩子就會有一種認知,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這種心理也會影響到孩子。
第二,父母要多跟孩子互動。
我們會發(fā)現,很多父母都比較所謂的成功,很聰明,有的老板都是。他們的嘴上會說這一點,很少跟孩子溝通交流,所以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就會陷入進去。
父母跟孩子互動的時候,也會有一種心理。這種心理,會讓孩子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會覺得他們都是騙子。
會出現這樣一種心理,孩子覺得你是騙他的,孩子是認同的。
第三,孩子和別人的聊天就是這么簡單。
很多父母跟別人聊天的時候,首先會給孩子一個很簡單的要求,只有你答應別人的事,別人才會給你東西。所以他們才會覺得,這個好像是為了自己好,但其實這個很有可能就會變成了父母自己的一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