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慢慢往前走著,曾經(jīng)為人兒女的90后也有一大批人逐漸當了爸爸媽媽。
這些“新手爸媽”里,有很多人經(jīng)歷過不正確的家庭教育,也受夠了傳統(tǒng)家庭帶來的煩惱。于是就立下誓言,一定要給自己孩子一個十全十美、盡善盡美的家庭環(huán)境。
但最近在地鐵里看到一句公益標語:“爸媽雖然不用持證上崗,但也應該系統(tǒng)學習教育知識?!蔽矣X得很受觸動。
每一對父母都想要給兒女一個好的未來,但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和引導,往往并不能掌握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于是帶著孩子,摸石頭過河,在不斷的哭鬧和爭吵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式,還要時時自責、愧疚、為孩子的未來擔心。
這一篇文章里,收集了9句民間流傳很廣的諺語,都是關(guān)于教育兒孫的。這些諺語不一定全對,我只是想借這幾句諺語,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教育兒孫的經(jīng)驗與觀點,與大家共勉。
1.縱子如縱虎 嬌子如殺子 。
前面兩句,都是我媽媽經(jīng)常會跟我說的。這句意思也很簡單,不能放縱、不能嬌縱。
爸媽各忙各的,放縱兒女出去胡作非為,這并不是所謂的“自由“,而是不負責任。
放縱兒女,就像放縱老虎,待老虎傷人,悔之晚矣。一直嬌寵兒女,則等于是變相扼殺了兒女前途。
之前老板給我講過他一個朋友的故事。朋友生意做得很大,兩三億的身價。年輕的時候生了個女兒,那時候日子過得苦,女兒也跟著受了很多委屈。后來中年得子,家境優(yōu)渥,就在心中決定不讓兒子受一點委屈。
他兒子現(xiàn)在30歲了,智力相當于7、8歲剛上學的小孩子,天天不出家門。
這就是所謂“嬌子”。對此,沒有批判,只有惋惜。
2.慈母多敗兒 。
我媽天天跟我說這個,是因為她自己也挺懶得,天天使喚我,還愛說“年輕人的腿腳不值錢”。
這句與上一句的道理一樣,慈祥慈愛的母親往往會嬌縱兒女,不讓兒女受一點挫折、吃一點虧。
但是,雛鳥終究有一天會離開母親的羽翼,離開媽媽為他們構(gòu)建的粉紅色童話世界,進入到現(xiàn)實社會中去。
用童話世界里學來的觀念應對社會當然是不現(xiàn)實的。于是剩下的人生路,只好看造化。
3.有八歲的老師,也有八旬的學生。
這一句大概是說給老師的,奉勸小學老師應該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
其實,成年人真的能從小孩子身上感受到好多、學到好多。他們有空靈燦爛的想象,有直來直去的真誠。甚至說,小孩子代表了人性中最美麗的一篇。在某些事情上,我們真應該讓孩子當老師。
后半句,則是強調(diào)終生學習的觀點。哪怕七老八十,想學習也不晚,不說生活中處處是學問,現(xiàn)在不是有許多老年人,人到暮年還熱衷于各種資格證書甚至學位證書的研讀嗎?
4.不挨罵,長不大。
這一句可能會有爭議,因為現(xiàn)在人覺得打罵小孩總是不好的。但我們也應該直面一個現(xiàn)實,現(xiàn)實中大部分家長,無論老一輩還是新手上路,都會有氣不過、忍不住的時候。
孩子在這個世界初來乍到,因為不懂而犯錯在所難免。關(guān)鍵在于監(jiān)護人對錯誤的反應,如果只是單純地罵孩子、打孩子,孩子倒也能記住巴掌記住疼,但他始終不理解錯在哪里,為什么挨打。
很多父母覺得和小孩子沒法講道理,其實小孩子是最講道理的。你把原因跟他說清楚,他覺得有道理,不用打也不用罵,他下次自然就不會去做了。
5.小樹要砍,小孩要管
跟上一句相同。小樹苗生長的過程里少不了修建枝杈,這樣才能保證它長大后長得直、長得壯。
管教小孩子也是一樣。小孩子身上有無數(shù)種可能性,有些好,有些壞。管教的目的,就是擯棄掉那些壞的可能性,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走上正路。
6.寵是害,嚴是愛。
也是挺朗朗上口的一句。寵孩子是害孩子,對孩子嚴厲一點才是真的愛他。但這里的嚴厲,也要掌握一個分寸。
不是小孩子一不和你的心意,你就上綱上線又打又罵。嚴厲的本意,不是不允許孩子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只是用家長的經(jīng)驗,幫孩子規(guī)避掉一些明顯錯誤的選項。
7.種田不好誤一年,讀書不好誤一生。
結(jié)尾三句,都是講讀書的?,F(xiàn)在社會,絕大部分孩子的出路仍然是好好讀書、上學,通過學歷來改變自己的人生。順理成章,學習成績也就成為了家長最為看重的東西。
00后們接觸網(wǎng)絡(luò)早,很容易被網(wǎng)上風氣帶歪,覺得自己不用好好學習也可以有一個好出路。
但我覺得,上學并非對人生的限制,而是對人生的解放。相當于為你的人生打下一個基礎(chǔ),基礎(chǔ)有多牢固,決定了你以后人生的高度。
也因為有了堅實的基礎(chǔ),你才得以自由選擇未來的人生路。
所以孩子們,好好讀書吧。如果真的不愛讀書,那就多出去和比你優(yōu)秀的人交流,保證每天都在進步。
8.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這一句更是把讀書放到了和吃飯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不吃飯會餓,不讀書會蠢。說得很直白,可能會刺痛一些人,但也絕對能激勵一些人。
9.好鋼要經(jīng)三回爐,好書要經(jīng)百回讀。
讓孩子選擇自己愛讀的書。最近在讀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學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天性各有所異,不能強求。
書,一定是代表了作者本人某些風格和形象的。孩子喜歡什么書,說明和那一類人契合度高一點。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不是什么特別離譜的書,就讓孩子讀吧。
我印象最深刻,是初中愛讀《三國演義》,數(shù)學老師兼班主任了解之后過來和我談心,讓我專注于學業(yè),我到現(xiàn)在仍然不理解。但我慶幸自己堅持了自己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