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資;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閱讀效果不是在當下,而是在未來。
一到周末,父母周末總是想方設法帶著孩子出去玩,游樂場、披薩、漢堡一條龍。有幸看到此篇文章的父母,請問自己有帶過孩子去過圖書館嗎?去過幾次書店?
現(xiàn)代的父母都是有意識去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意識,也都知道閱讀是語文之本,數(shù)學之根。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三年級效應,除了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其實更多的差別在于閱讀。
書中摘抄
不光語文考閱讀理解,其實數(shù)學更加考閱讀理解,孩子因為閱讀少,可能連題都讀不懂,還怎么去答題?
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一、閱讀從興趣開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也要從興趣開始。
3歲前的孩子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不要以識字為目的,繪本要選圖多,顏色豐富,配字少的書。
3-6歲的孩子,可以在親子閱讀時,家長手指字的閱讀。一來可以讓孩子跟著一起看書,提高注意力,避免你讀他玩的現(xiàn)象。二來孩子對于出現(xiàn)高頻的字會有印象,逐漸增強孩子識字的能力。
6-12歲的孩子,要根據(jù)學習情況,增加課外書的閱讀,這個時候,沒有喜歡不喜歡的道理,讀書是硬道理。漫畫、言情、武俠等課外讀物可以適當閱讀,但父母一定要減量。
二、父母要篩選書籍
有的父母會說,我的孩子喜歡讀書,他只喜歡看漫畫、言情小說、武俠小說,讓他讀課本或者文學作品,就說沒興趣,不想讀。
好書才會對孩子有益,父母在一開始時,必須替孩子篩選有益的優(yōu)良讀物,因為模仿是天性,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收到書中人物的影響,從而模仿這個角色。
讀書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認為只要看書就行,在書籍的選擇上父母一定要嚴格把關。
閱讀的效應不是立竿見影,而是長久深遠的,一本書讀進去之后,要經(jīng)過反復地思考、咀嚼,經(jīng)由內(nèi)化才會把效果顯現(xiàn)出來,而一旦讀進去了,它對孩子的影響也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三、做好時間管理
孩子的閱讀,也需要做好時間管理。不應該隨時隨地滿足,即使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也需要有邊界感,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才能繼續(x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閱讀學習相關的書籍
紀律是教養(yǎng)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沒有紀律的孩子不能好好學習;閱讀是好事,但是紀律優(yōu)先,不可以因為做好事就不守規(guī)矩。
人必須先盡了責任,才可以享受義務,也只有先盡了義務,才可以享受自由。孩子經(jīng)常說課本沒趣不想讀,這不可以,因為讀書是做學生的本分,是他責任的一部分,所以他必須耐煩地把它讀下去。若是不喜歡就不必做,天下就大亂了。
醫(yī)生不能因為心情不好,不替病人開刀;老師不能因為心情不好,就不去學校上課。
父母一定要清楚,“任性”不是“個性”,孩子的這種行為是父母驕縱的結果,是愛之反而害之,因為進入社會,沒有人會容忍這種態(tài)度。
人生的快樂不在于做你喜歡的事,而在于喜歡你不得不做的事。孩子的競爭力其實包括學習力、耐挫力和毅力,而后面支撐的鋼骨叫“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