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孩子拖沓(對于拖沓的孩子怎么辦)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jié),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一位年輕的女士即將當媽媽了,她打算為即將出世的孩子織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褲。她在老公的陪同下買回了一些顏色漂亮的毛線,可是她卻遲遲沒有動手,有時想拿起那些毛線編織時,她會告訴自己:“現(xiàn)在先看一會兒電視吧,等一會兒再織”,等到她說的“一會兒”過去之后,可能老公快要下班回家了。于是她又把這件事情拖到明天,原因是“要給老公做晚飯”。等到孩子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線還像新買回來的那樣放在柜子里。老公因為心疼老婆,所以也并不催她。后來,婆婆看到那些毛線,告訴兒媳不如自己替她織吧,可是兒媳卻表示一定要自己親手織給孩子。只不過她現(xiàn)在又改變了主意,想等孩子生下來之后再織,她還說:“如果是女孩子,我就織一件漂亮的毛裙,如果是男孩就織毛衣毛褲,上面一定要有漂亮的卡通圖案?!?/p>
孩子生下來了,是個漂亮的男孩。在初為人母的忙忙碌碌中孩子一天一天地漸漸長大。很快孩子就一歲了,可是她的毛衣毛褲還沒有開始織呢。后來,這位年輕的母親發(fā)現(xiàn),當初買的毛線已經(jīng)不夠給孩子織一身衣服了,于是打算只給他織一件毛衣,不過打算歸打算,動手的日子卻被一拖再拖。
當孩子兩歲時,毛衣還沒有織好。
當孩子三歲時,母親想,也許那團毛線只夠給孩子織一件毛背心了,可是毛背心始終沒有織成。
……
漸漸地,這位母親已經(jīng)想不起來這些毛線了。
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一天孩子在翻找東西時,發(fā)現(xiàn)了這些毛線。孩子說真好看,可惜毛線被蟲子蛀蝕了,便問媽媽這些毛線是干什么用的。此時媽媽才又想起自己曾經(jīng)憧憬的、漂亮的、帶有卡通圖案的花毛衣。
可見,拖延讓人一無所獲,是對寶貴生命的一種無端浪費。
拖拉,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天性。每個人都會有拖拉的毛病,孩子們當然也有,孩子有這個壞習慣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父母要幫助孩子及時改掉這個壞習慣。
莉莉是個讓人心急的“小磨蹭”,做起事來總是慢吞吞的。不論吃飯、穿衣、洗碗,還是畫畫兒、寫字、做游戲,她都是邊玩兒邊干,磨磨蹭蹭。讓她自己洗一次臉得用半個小時。每當需要為某些事做準備時,比如上學、洗澡、去親戚家,如果媽媽不催她,不沖她大叫“現(xiàn)在,現(xiàn)在就做!”她是絕對不會準備好的。媽媽也曾試了好多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
孩子做事拖拉,多源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凡事都依著孩子,當孩子開始出現(xiàn)做事拖拉的跡象時,家長們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孩子糾正壞毛病,同時一些家長自身做事不遵守時間規(guī)則,也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因而要幫助孩子糾正做事拖拉的毛病。
對于做事拖拉的孩子,不少家長總是心急如焚,一味地批評甚至打罵絕對不是好方法,孩子的慢性子并不是天生的,所以我們要對癥下藥,逐漸幫孩子改掉拖沓的壞習慣。
為孩子樹立競爭對手
父母可以幫孩子設定處理事務的競爭對手,甚至可以直接把自己作為孩子的比賽對象,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加快處理事務的效率。
一位母親曾這樣寫道:
從兒子上幼兒園起,我就有意識誘導他的競爭心理,讓他經(jīng)常和小伙伴展開競賽: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細等等,讓孩子在競爭中逐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養(yǎng)成敏銳捕捉信息并做出反應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在家更是如此——
“兒子,看看咱倆誰穿衣服穿得快”
“兒子,咱們?nèi)襾韨€大比賽,今天誰吃飯吃得最慢誰就洗碗,好不好?”
……
現(xiàn)在,兒子適應了這種學校和家庭的生活節(jié)奏,慢慢也就養(yǎng)成了做事講效率的好習慣。
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后,他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嘗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小剛是個愛睡懶覺、做事磨蹭的孩子,每天早晨,媽媽叫一次不起,叫兩次還不起,等到叫第三遍的時候才慢騰騰地起來,一看表,才知道時間不早了,就哭鬧著埋怨父母沒早叫起床。
一個星期一的早上,媽媽叫了小剛一遍,就不再理會他了,過了一會兒子自己爬起來,一看早就遲到了。但這次媽媽和爸爸商量好了,他們誰都沒幫忙,小剛只好自己胡亂把書本往書包里一塞,就狂奔著上學去了??上攵詈筮t到了,還沒帶家庭作業(yè),讓老師狠狠地訓了一頓。從此以后,小剛動作快了許多,也不再睡懶覺了。
可見,通過小小的懲罰,孩子就會嘗到了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下次犯規(guī)的機會自然會逐漸減少。
對孩子多鼓勵和表揚
鼓勵和表揚是對待孩子最常用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當孩子在處理事務磨蹭、拖沓時,我們給予的不應該是批評和責罵,而是更多的鼓勵和表揚。只有在賦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心和希望的情況下,相信任何奇跡都有可能會發(fā)生。
父母要經(jīng)常對孩子說: “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 “真好,現(xiàn)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孩子便會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孩子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快點兒。另外,為了使孩子更有動力,當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或者當他達到了大人的要求時,父母還可以適當?shù)亟o予一些物質(zhì)獎勵,比如給孩子加一個小紅星,帶孩子外出游玩,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等。用鼓勵和獎賞來“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