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陪孩子讀繪本(堅持陪孩子讀繪本的好處)
理想中讀繪本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現(xiàn)實中讀繪本
理想中孩子能讀完的繪本數(shù)量
現(xiàn)實中孩子能讀完的繪本數(shù)量
上方的圖片是不是很多家長和孩子讀繪本的真實寫照?
家長繪聲繪色地講了半小時,喉嚨都啞了,孩子根本沒反應;孩子好不容易進入狀態(tài)讀了三分鐘繪本,一扭頭就被地上的玩具小汽車吸引,想要跑開去玩小汽車;家長信心滿滿地買了各種繪本,結果孩子看完的只有一兩本……
如果指望讓孩子一開始就能主動放棄玩具、動畫片,長時間地、精神專注地配合你一起讀繪本,那我們要勸你趁早放棄這樣的想法。
因為大部分孩子在3-4歲左右,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2-5分鐘,如果孩子能堅持讀五分鐘的繪本,那他已經非常優(yōu)秀了。家長理想中讀繪本的活動一般都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而我們的星寶在聯(lián)合注意力和認知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星寶在家長讀繪本時沒有反應再正常不過了。
另外讀繪本這個活動本身對孩子來說吸引力不夠強。相比讀繪本,動畫片有各種卡通形象、夸張的動作、美妙的音樂,對孩子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而且家長和孩子讀繪本,一般都是有目標要求的,也就意味著孩子就不能自由地翻看、走動。各種因素導致了讀繪本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玩”的活動。
所以看似簡單的讀繪本活動,要指望孩子主動配合我們,幾乎是不可能的。想要孩子和我們期待的一樣,就需要讀繪本這件事變得足夠有趣,能夠吸引孩子參與。這對家長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
小小神經元的家庭干預指導老師、美國南加州大學語言學碩士——張老師建議家長在讀繪本前就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盡可能減少影響孩子讀繪本的因素,提高配合度。
指導專家
張老師
■ 語言學碩士
■ 畢業(yè)于美國南加州大學
■ 小小神經元家庭干預指導老師
別跟風!根據(jù)能力選繪本!
繪本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閱讀,但是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能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繪本。家長要綜合考慮孩子的認知能力、社交能力、語言能力和聯(lián)合注意力等。了解孩子的能力發(fā)展水平后,我們建議:
■ 基礎階段(0-3歲左右):建議閱讀行為習慣養(yǎng)成類的繪本。例如,《0-3歲行為習慣教養(yǎng)繪本》這一系列的繪本,內容側重于教孩子一些社會常識和生活常識,以及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例如,什么時候要打招呼,什么時候要說再見。
《0-3歲行為習慣教養(yǎng)繪本》
■ 進階階段(4-5歲左右):建議閱讀有簡單情節(jié)串聯(lián)的、故事性強一些的繪本。例如,《大衛(wèi),不可以》這一繪本中,家長可以教孩子“大衛(wèi)站在凳子上拿柜子里的碗,這樣的危險行為是不可以的”“大衛(wèi)不好好吃飯、玩食物,這樣的浪費行為是不可以的?!?/p>
《大衛(wèi),不可以》
■ 高階階段(5-6歲左右):建議閱讀情緒管理和品格塑造類的繪本。例如,《奶奶的紅披風》繪本中,奶奶為孩子織了一件紅色的披風,孩子披上披風后變得勇敢,不再害怕城市的噪音。
別偷懶!家長一定要預習!
家長對繪本內容的預習準備也是讀繪本活動能夠高質量進行的前提。試想一下如果家長讀繪本的時候磕磕絆絆、語句不通順,孩子肯定不愿意乖乖聽繪本。
家長可以提前預習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構思在講解中是否需要語音語調的轉變?是否要結合一些肢體動作幫助孩子理解?是否要根據(jù)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來調整繪本想表達的內容?
例如,繪本中的配文是“河馬的屁股很大,小動物們議論紛紛”,我們如果直接照讀繪本的表述,里面有“議論紛紛”這個成語,這是超出了孩子當前的理解能力,那我們可以換一種表述和孩子說:“小動物們你一句,我一句都在說:’小河馬的屁股好大呀!’”這樣就便于孩子理解了。
《河馬波波屁股大》
而在我們小小神經元的課程中就為大家配備了12本繪本教材+12本共讀訓練卡。每一本都是哈佛老師們根據(jù)星寶的能力特點精心挑選的。
同時每一本繪本都配備了獨家的共讀訓練卡,詳細標注了每一頁該怎么講、講述時的動作和語氣,以及可以拓展補充的內容。讓家長和孩子的共讀過程有趣又益智。
小小神經元的繪本+共讀訓練卡
別嫌煩!技巧心態(tài)兩手抓!
家長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保持情緒飽滿。如果家長很平淡地讀繪本,是很難吸引孩子的。所以我們在講繪本的時候像動畫片里的人物一樣,用夸張的語氣和豐富的肢體動作讓孩子覺得讀繪本是比動畫片更有趣的事。
家長還要做好把一本繪本反復讀、變著花樣讀的心理準備。孩子對喜歡的東西總有一種戀舊的情節(jié),他可能每天都想聽家長讀他喜歡的繪本,那我們就要盡可能讓每一次讀繪本充滿新意,讓孩子有新的進步與收獲。
例如,第1-2遍,以家長為孩子講解、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為主,要少提問、少指令。
讀了2-3遍后,孩子對繪本內容已經熟悉了,我們可以就劇情對孩子提問,如在繪本《我想和你交朋友》中,我們可以問孩子:“小桃戴了什么發(fā)卡去上幼兒園呀?”孩子如果知道情節(jié),他可能會說“蝴蝶”。那這就是孩子很珍貴的主動表達的體現(xiàn)。
4-5遍后,孩子對繪本內容已經非常熟悉了,家長可以拓展繪本的內容,聯(lián)系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會發(fā)生的事情。例如,我們可以和孩子說:“我們想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我們可以怎么做呀?我們可以說‘你的衣服真好看’對不對?”
《我想和你交朋友》
別將就!環(huán)境舒適無打擾!
合適的讀繪本環(huán)境能夠幫助孩子沉浸閱讀、吸收知識。這個環(huán)境最基本要求是安靜的、無打擾的。
因為星寶的聯(lián)合注意力很弱,周圍稍微有一點動靜,例如電視機的聲音、手機鈴聲等等,孩子都會被吸引。在讀繪本的時候,我們也要收起孩子平時感興趣的玩具、食物等可能會分散他注意力的物品。
如果家長只是想要提高親子間的親密度,那么讀繪本的地點和時間沒有很高的要求,在地上、在床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只要孩子愿意參與讀繪本即可。
但是如果家長在讀繪本中設定了一些語言和認知的目標,那么最理想的讀繪本環(huán)境是:家長在安靜的房間里為孩子準備一套舒適的桌椅、適合孩子能力的繪本,然后再激情飽滿地和孩子一起讀繪本。
讀繪本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語言輸入,有時候孩子看起來好像沒有任何反應,其實還是有語言碎片的輸入,等孩子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會有質的飛躍,孩子會在和繪本相似的場景中說出繪本中某些話。
例如,在《大肚子河馬》繪本里有“喝牛奶”這個詞組,如果孩子平時也有喝牛奶的習慣。可能未來某一天,孩子想喝牛奶時,就會和家長說“喝牛奶”了。
《大肚子河馬》
讀繪本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通過閱讀不同主題的繪本,孩子能夠學習各種社交技巧、情緒管理技巧、生活常識,甚至學科知識。
我們優(yōu)秀學員可樂媽媽就分享過,可樂在生氣的時候會想起媽媽給他讀過的《冷靜太空》繪本中的內容,說:“我生氣了,我要去冷靜太空冷靜冷靜?!边@就是孩子通過讀繪本學習情緒管理的例子。
所以也許我們激情澎湃地讀了繪本,但孩子沒有給我們很熱烈的反饋,我們也要始終堅信:凡走過必有痕跡。哪怕孩子只記住了一兩個字,那對孩子來說也是語言的攝入。
繪本還是孩子發(fā)展認知能力、社交能力、語言能力的重要工具。家長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后,要做的就是立刻馬上開始行動、做出改變,相信你和寶貝一定發(fā)現(xiàn)讀繪本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