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孩子有焦慮癥
最近,湖南一所中學的高考成績出來了。大家都十分驚訝,以高分考入名校的孩子,居然有40位。
小學時的乖寶寶,到了初中突然變得焦慮,學習成績稍微下滑,跟不上就嚎啕大哭。甚至以死相逼,被媽媽強行送進精神病院,出院后還按照慣例服藥。
\
以上五點是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jīng)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不料十幾年后,這位男孩卻拿刀砍了自己的母親,因為只要不按時吃飯、不按時睡覺,就砍死母親,讓醫(yī)生都很詫異。
13歲的男孩小張曾和父母說:“我恨你們,如果我做了你們最不喜歡的事,你們一定會狠狠地廝打我?!?/p>
小張的父母的反應也是如此,他們發(fā)現(xiàn)小張這輩子都活在痛苦之中,生不如死。
就連捅了自己一刀的兇手,都會說:“沒什么,你想干嘛,你自己想想辦法?!?/p>
他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學業(yè)苦苦奔波勞碌,可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也焦慮,家中常常彌漫著爭吵聲。
但在這段時期,小張不理解父母,他也不能理解父母為什么。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叛逆的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習慣了居高臨下的對孩子進行說教,孩子也習慣了父母的居高臨下,孩子無法反駁。
因為孩子能感覺到父母的嘮叨、控制、威脅,生怕被父母指責、懲罰,于是孩子只能選擇性地反抗。
他們心里所說的一切都是父母的話,可是父母都不懂。
最終造成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一個正常的溝通,甚至是錯誤的溝通。
嘮叨,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想聽
有些家長很喜歡反復地嘮叨,可是,一味的嘮叨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因為孩子覺得父母都在重復著自己的錯誤,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無法接受,父母也無法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
所以,父母與孩子溝通時,與其每天嘮嘮叨叨,還不如試著“示弱”一點,用一些小技巧,讓孩子自己選擇,并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這樣做,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有一次,鄰居在早上準備出門的時候,看到我一直在廚房準備早餐,因為這個時候他正忙著切菜,我的同事聽到了動靜,過去把碗拿走,同事心軟了,可是,兒子卻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邊哭邊打媽媽的手臂上還有血跡。
她完全無法理解為什么孩子不好好吃飯,整天抱著手機,才10歲的孩子,就天天拿著手機玩游戲,怎么都不讓他玩,他卻偏偏要玩。
為什么孩子會有這種行為?其實,并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他們不會表達,在他們的世界里,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事情沒有能力去做,但是家長卻把這些事情給了孩子,并且還美其名曰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
可是,長大后,當他們逐漸長大后,他們的自己的想法也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可是很多事情是不能夠理解的,很多時候,他們并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所以才會采用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去向孩子發(fā)泄情緒。
面對孩子的錯誤,首先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里,對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們也不要只停留在道理上,通過這些事情來進行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了解自己錯在哪里,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到錯誤所在點,從而改正錯誤。
2.與孩子做朋友
只有愿意聆聽孩子的心聲,才能夠有效的和孩子做朋友,也才能了解孩子們的內(nèi)心。
而不是一味的以一味的命令和管教來打壓孩子,在他們心中已經(jīng)形成了這樣的印象,不管自己怎么做,都不會再去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
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也要及時與孩子站在一起去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的地方,并不是目的,才是真正的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