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寵溺,孩子越沒有朋友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有自己的圈子,需要上幼兒園、小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有了朋友和小伙伴的陪伴,孩子的童年才會更充滿樂趣和色彩,孩子的成長才能更健康和美好。
然而,由于父母的溺愛和縱容,很多孩子卻度過了沒有朋友的童年。原因很簡單,過分地溺愛讓孩子變得任性、霸道,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他們習慣了對別人指手畫腳,認為所有人都必須服從他、順著他。于是,孩子逐漸被其他人排斥,交際圈越來越小,從而沒有一個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波波已經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了,可是很時候,卻表現(xiàn)得比較自私和霸道。玩玩具的時候,波波總是搶先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游戲的時候,非要別人聽他的指揮;做什么事情,總是要自己爭當第一;如果別人不能如他的意,他就亂發(fā)脾氣,甚至還會動手打人…這我朋友,一天,老師舉辦了一個小小班會,讓小就說自己的好朋友。波波第一個站起來,非常得意賈是我的好朋友,帥也是我的好朋友,誰知我波還沒有說完,圓圓就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我才不是波波的好朋友,我也不愿意和波波一起做游,是我的積木,還用水潑我!”
接著,又有幾個孩子站了起來,說自己不是波波的好朋友:波波太霸道了,總是搶我的玩具!”“他就是一個小皇帝,總是要我們聽他的!”“我不愿意和他玩……”
聽了小朋友們的話,波波立即大哭起來,而老師也阻上了小朋友們的發(fā)言。其實,老師也發(fā)現(xiàn)了波波的這個性格特點,并且和波波的父母交談過。原來在家里,波波父母非常寵溺孩子,所有人都圍著他轉。久而久之,他就變成了一個有些自私和霸道的孩子,就像是一個小皇帝一樣,以自我為中心,誰都得依著他、順著他。
到了幼兒園,他還是帶著這樣的心態(tài),可其他小朋友卻根本不吃他這一套。當他霸道地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別人自然就不愿再與他玩耍和交流了。而波波卻一點兒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我行我素,于是就出現(xiàn)了之前的程尬局面。
其實,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象。孩子們因為受到父母以及家人的溺愛,所以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以自我為中心,總是以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fā)點,很少顧及別人的想法和情緒。在他們的意識里,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東西都是自己的,“你和我搶,我就動手打你”這樣的孩子想和別人交朋友,想要融人集體,可是卻不知道怎么和別人相處,不知道怎么贏得別人的喜歡,所以受到其他人的排擠,惹人討厭就成為必然的結果。而沒有朋友的孩子則變得越來越焦躁、孤僻,甚至是心理失衡,只能通過暴力和其他方式來發(fā)泄自己內心的孤寂。
誠然,父母愛孩子,這是沒有錯的,更是人之常情。但是,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多孩子的絕大部分缺點,比如自私、驕傲、嬌氣、與小朋友不合作,基本上都是源自父母的溺愛和教育不當。我們不能給予孩子盲目的愛、過分的愛,而是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積極的引導和指導。
1.愛孩子的同時,不要忘了引導孩子的行為生活中,我們要告訴孩子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什么樣的行為是合理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合理的;讓孩子學會友愛、謙讓,改掉孩子自私、霸道的壞毛病。父母要給孩子立下規(guī)矩,并且讓孩子嚴格遵守,培養(yǎng)孩子這樣的意識: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不能隨便打破,否則就會受到懲罰這樣一來,孩子不管和什么人交往都會掌握分寸、友愛謙讓,自然也就能受到其他孩子的歡迎。
2.鼓勵孩子融入集體,讓孩子學會正常地和他人交往很多孩子不受人歡迎,就是因為他們總是非常霸道,喜歡讓別人服從自己的行為,事事爭先。這時候,父母應該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比如商場舉辦的親子活動,或是多帶孩子到游樂場玩耍。等到孩子學會了和別人打交道,就會很好地融人集體互動之中,獲得友誼和別人的歡迎了。